河北梆子全剧张淑敏 访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辛惠萍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惠风舞倩影 萍韵唱人生 采访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辛惠萍一名戏曲演员取得的成就,来源于她(他)的天赋;来源于自身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再加上伯乐的欣赏推荐.一路走来相伴左右的老师如园丁般无私地付出.辛勤地培育,共同铸就了演员的辉煌.——题记辛惠萍艺术简历:   工青衣,闺门旦,国家二级演员,她出生在戏曲艺术家庭,12岁考入山东宁津县艺术学校,在校期间学习青衣,花旦行当至今,14岁被宁津县河北梆子剧团录取,17岁考入天津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在校期间从师郭素珍老师,先后学习<杜十娘><陈三两

惠风舞倩影 萍韵唱人生 采访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辛惠萍

一名戏曲演员取得的成就,来源于她(他)的天赋;来源于自身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再加上伯乐的欣赏推荐、一路走来相伴左右的老师如园丁般无私地付出、辛勤地培育,共同铸就了演员的辉煌。——题记

辛惠萍艺术简历:

   工青衣,闺门旦,国家二级演员,她出生在戏曲艺术家庭,12岁考入山东宁津县艺术学校,在校期间学习青衣,花旦行当至今,14岁被宁津县河北梆子剧团录取,17岁考入天津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在校期间从师郭素珍老师,先后学习《杜十娘》《陈三两》《投县》《四郎探母》等剧目。

   1991年分配到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受剧院孙秀兰,马玉玲,韩玉花等知名老师所传授,先后主演了《杜十娘》《陈三两》《杀庙》《画皮》《合凤裙》等剧目

  2009年6月份,拜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慧云为师,开始潜心研究张派艺术,使艺术之路更加开阔。

   她对艺术刻苦钻研,曾向薛新力老师学习声乐多年,其演唱音色甜美,富于韵味,表演极富内涵,现场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并在天津市第十届,十二届,十三届文艺新人月演出中获奖。

一,小报幕员串联整台晚会

辛惠萍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大爷,大妈,都是宁津县河北梆子剧团演员,由于父母常年下乡演出,在她七岁之前一直有奶奶照顾,上学之后,天资聪颖,善于表现自己的她就是班级里文艺骨干积极分子,逢班级,学校有活动或节日,老师都会让她表演舞蹈唱歌之类的小节目,她从不怯场,使班级多次受到好评,学校放假期间,他就跟随父母所在的剧团到处演出。

    宁津县河北梆子剧团隶属于山东省,它也是靠近河北省最近的邻县,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包括戏剧喜好与河北相近,是其它省为数不多建立河北梆子的剧团,据我所知的剧团还有山东乐陵县河北梆子剧团,不知道现在这两个剧团是否还存在?

    实际上大趋势是县级剧团存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私人在组团演出,演出质量良莠不齐。

    小惠萍在剧团期间,耳濡目染,自然学会不少唱段,戏词,团里的叔叔阿姨也特别喜欢她,也会教一些身段之类的戏曲动作,剧团演出完毕,舞台就是她的展示场,那可爱的一颦一笑,一个身段儿动作,一句台词,有模有样儿,都会引得大家称赞与鼓励,都说辛家又出了一颗戏曲好苗子,于是,这在无形中奠定了辛慧萍以后走上戏曲艺术道路的梦想。

   在慧萍12岁的时候,宁津县艺术学校招生,其中有戏曲专科,剧团老师在艺校任教,建议惠萍到艺校报考进行系统学习锻炼,于是,妈妈领她到了艺校,经过形体测试,演唱,一切都很顺利,在两年多学艺时间里,她和"小瑞霞",张素英,杨晓凤三位老师先后学习了《断桥》《柜中缘》等折子戏。

   每年县城里春冬季都会有庙会,文化馆组织艺校到场助兴实践演出,其中小惠萍的《断桥》《柜中缘》颇受欢迎,那是因为她小小年纪却把剧中人物演绎的惟妙惟肖。13岁时,她有幸被选中在德州地区文艺汇演中首次客串了一把小主持人,主持了整场晚会,虽有过舞台经验的她,但还是头一次以主持身份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毕竟有些紧张,据她回忆,紧张地竟然不知道先迈哪一条腿才能登上舞台,好在适应能力强,老师一再鼓励,很快恢复常态,主持中获得观众多次掌声,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受到了观众好评,老师的表扬,领导赞许。

二,梅花香自苦寒来,磨砺中透发坚韧

   从此,小惠萍更加刻苦努力学习,14岁毕业后被父亲所在的宁津县剧团直接录取,正式以演员为职业,先后向张少霞,杨小菊(在河北省戏曲会演中获得过"鸣凤奖"演员)老师学习并主演了《窦娥冤》的窦娥《蝴蝶杯》的胡凤莲,《断桥》的白素贞《喜荣归》《半夜夫妻》《合凤裙》《生死牌》等剧目。

   当时,县一级剧团演出条件非常之艰苦,所到村庄的生活条件也不尽相同,有时候要一天连演三场,有时就会带妆吃饭,之后就是排练下一场的剧目,惠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断锻炼自己,逐渐被当地观众所接受,成为剧团中地台柱子。剧团不但在本省演出,也被邀请到承德,张家口,宁城,董存瑞的故乡兴隆,东北等地演出,宁津县河北梆子也在同行业内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演出邀请接连不断。

   父亲为了提高惠萍的艺术水平,不但在当时花巨资三百多元购买了双卡录音机学习记录唱腔,还在春节剧团放假期间,带她到天津姑姑家小住,托人在戏校找到京剧班渠天煌老师,学习了身形基本功,折子戏《小上坟》《拾玉镯》,父亲在惠萍的戏曲艺术道路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母亲则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包括后来婚后经常演出无暇顾及的女儿都是母亲帮助带大的。

1987年9月份,惠萍进入天津天津艺校学习深造,在校期间师从郭素珍老师,郭老师是河北梆子老艺术家刘香玉老师的学生,也是河北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慧云老师的师姐,后来拜张老师也是郭老师从中的引荐,郭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坚韧、好学、上进的孩子,同时要求也非常严格。

   在天津艺校期间,她在文化课,毯子功,把子功,身段,身形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学习,据同事孙万萍说:"惠萍在艺校及剧院期间,为人随和,从不参与是非,想的更多的是对艺术刻苦钻研,记得一件在艺校的事情,她学的是文戏,但是一样和武戏班练功,一次在三张桌子"蛮子"翻下时摔伤了膝盖上的"半月板",养伤没多久,又照常练功。

她不娇气,不做作,没有任何架子,舞台上演绎不同的角色,显露锋芒,舞台下就是一个邻家女孩,和善可人。"

    1991年辛惠萍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天津是河北梆子剧院工作,同时分来的还有她的好伙伴孙万萍,在剧院期间,孙秀兰,马玉玲,韩玉花等知名老师又为她排演了《杜十娘》《陈三两》《杀庙》《画皮》《合凤裙》等剧目。

一名戏曲演员取得的成就,来源于她(他)的天赋;来源于自身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再加上伯乐的欣赏推荐、一路走来相伴左右的老师如园丁般无私地付出、辛勤地培育,共同铸就了演员的辉煌。

2004年,剧院领导一致决定,特地为她和孙万萍举办了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二萍"艺术专场汇报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剧院领导在艺术上对"二萍"给予充分地肯定。

辛惠萍《杜十娘》剧照

辛惠萍《画皮》剧照-大娘子 阿枫提供剧照

辛惠萍《陈三两》陈三两

辛惠萍《合凤裙》梁鸾英  阿枫提供剧照

三,慧心化物  萍踪戏影  拜师夙愿终成真

   多年来,在辛慧萍心里面一直存有一个夙愿,就是能够拜在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慧云老师门下学习,这种愿望在当初来说只能是非常美丽遥远的梦,当年的河北省河北跃进梆子剧团,每年都有到宁津县演出的机会,除了欣赏裴艳玲老师的戏,她最喜欢张慧云老师的剧目和唱腔,辛慧萍只要有机会就去观摩,默默用心记下来,她这种拜师的念头一直支持着她,不断努力,从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朝这个方向迈进,究竟有多远?她不知道------

    说到拜师,不得不再次提到惠萍的恩师郭素珍,剧院没有演出或者空闲时间,她就会去郭老师家里探讨有关于戏曲的问题,惠萍虽然在天津团,但是所学的流派及艺术风格倾向于河北省梆子剧院,因为原来的河北省跃进梆子团在天津, 1962年,天津被划为中央直辖市,省剧团、戏校进行重新划分,郭老师随爱人留在了天津艺校成为老师。

   有戏迷网友评价天津的梆子,雍容华贵,没有玄幻的布景,一桌一椅,一台戏,却有浓厚地韵味在里面,更有懂戏的戏迷在台下闭目倾听,如醉如痴,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河北梆子独特的地域味道,河北省梆子剧院的河北梆子富于创新,听来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直入心田,更能够契合具有现代意识的观众以及青年观众的欣赏心理。

在和郭老师学习期间,她常常会提到和"跃进梆子剧团"张淑敏,张慧云老师在一起演出的情景,惠萍听得入神,非常的向往,这种念头更加坚定了自己好好学习的决心。

   2005年的春节,在给郭老师拜年的时候,惠萍鼓足勇气向老师说出了想要拜张慧云老师为师的念头,惠萍说:在她说出之前,心情还是比较忐忑的,郭老师听后非常的高兴,她没有门第之间,并且希望我能博学众家之长,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与艺术修养……

   正说话间,张慧云老师的拜年问候电话恰巧打给了郭老师,郭老师冲我笑了笑:瞧瞧,说张老师,她就到了!

    在电话中,郭老师向张老师说:

    师妹,我有一个学生辛慧萍,一直特别崇拜您,想拜您为师啊!

    师姐,客气了,您会的戏也不少,您的学生自然也错不了。张老师谦逊地说。

   在一次张慧云老师的学生高殿军在天津演出《陈三两》中,惠萍和张老师见面,并再次提出和她学戏的事情,张老师答应的非常的爽快,对她说:"想学的话,随时欢迎到我家里去!

   惠萍接着说:"2008年11月间,我打电话和张老师商量好确定拜访学戏的时间,带着自己演出光盘与资料,最先我在她家附近订好了宾馆,张老师了解知道后,说什么也要让我退掉宾馆,让我到家里来吃住,使我深受感动,实际上还不止这些,张老师的家没有我想象中的奢华,非常之朴素,温馨,在梆子大院逢人就会客气地说话打招呼,包括门卫,完全没有艺术家的架子,就这样老师帮我从细节入手.

言传身教传授了她的成名代表作《陈三两》。

   一个星期的学习时间转眼即逝,却给我留下的感触很深很深……

2009年5月,张老师打电话给我,相约参加沧州黄骅市一个河北梆子戏迷协会活动,演出结束后,老师答应了我的拜师请求,回到天津我和剧院领导说明了情况,庞德成,杨树友院长非常支持,并积极帮助筹备拜师的事宜,《天津日报》《今晚报》获悉消息后,提前报到了这次拜师仪式的日期。

   2009年6月的一天,记得那一天是周四,在天津天华景戏院,我当时演出《陈三两》的间隙,有剧院所有领导参加,台下所有的戏迷观众见证,天津市文化局高长德老局长为我主持了向张慧云老师的拜师仪式,也就在那一刻,真正圆了我一生中所追求的.最美丽的,戏曲艺术之梦。

四,老师一言一行影响激励我不断努力

   拜师之后,70岁高龄的张老师亲自到天津又为辛慧萍排练了《双错遗恨》这出很吃功的大戏,而且不要报酬,时逢炎热夏季,张老师排练非常认真,大到整出戏的定位风格,小到一个龙套的站位,都不厌其烦,这让所有剧院参加排练的演员为之动容,,不仅仅是对赵老师人品的钦佩,更多的是她对河北梆子的热爱,对青年人毫无保留无私地传授与传承"确实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风范,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记者的话:

   辛慧萍现在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杜十娘》《陈三两》《杀庙》《合凤裙》《双错遗恨》《杀庙》《包公赔情》等剧目,纵观她的艺术道路,首先源于家庭的熏陶,父母的培养,自己的不断努力,看似顺风顺水,一步一个脚印,我依然会说:"这是她对戏曲艺术的不懈坚持,每个执着于戏曲的演员都如是,要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只有这样,只有这样,才会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