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文集: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
一、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历代解者数百家,收入于《道藏》之解本亦达五十余种。解注《老子》之最早者为韩非、河上公。韩非仅《解老》、《喻老》两篇,主释义者则仅前一篇耳;全注者自河上公始,河上公注今仍有传本。
数千年来盛行于世者,首推王弼注本。唐宋间羽流之注盛行,其后逐年递增,有得而可传之佳本亦当在二三十种之间,惟得全而无一失者则不多观。 二、《道藏》中所收《道德经》解本之最著者,均各有所长,各得一.. 2016-09-29 15:35
一、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历代解者数百家,收入于《道藏》之解本亦达五十余种。解注《老子》之最早者为韩非、河上公。韩非仅《解老》、《喻老》两篇,主释义者则仅前一篇耳;全注者自河上公始,河上公注今仍有传本。
数千年来盛行于世者,首推王弼注本。唐宋间羽流之注盛行,其后逐年递增,有得而可传之佳本亦当在二三十种之间,惟得全而无一失者则不多观。 二、《道藏》中所收《道德经》解本之最著者,均各有所长,各得一是。如唐玄宗之《道德真经疏》,则以穷理尽性、坐忘遗照、损事无为、理身理国为主旨。
宋徽宗之解本共三种,内多引《庄》、《易》词理参证。明太祖之解注,则纯以修齐治平为法。苏子由注本,彻了根宗而多见性之言,融合三家于一旨。
邵若愚之直解本,言德则涉孔氏之义,言道则参佛乘之旨,以儒释二教为证,撮道德合为一家。严君平之指归本,则多言天地阴阳、性命神明、变化始终、自然演化之旨。杜时雍之全解本,则以言阴阳理炁为主。李约之新注本,则以言清静养心、无为保国之旨。
顾欢之注疏本,则以言清静临民、无为用政之旨。李荣之注本,则以明道无为、显德有用为主旨。纯丹派解本中,如莹蟾子李道纯之《道德会元》,玉宾子邓锜之《道德真经三解》,道门高士杜道坚之《道德玄经原旨》,其《原旨发挥》与《道德真经圣义》本,及碧虚子陈景元之藏室篡微本,均为丹家之上乘解本。
至王弼与河上公注本,坊间流行本多,不赘举其义。各解本中尚多有集注本、集解本、篡疏本、疏义本,惟林志坚之注本则为以本经解本经为体裁。
有清一代,道门中人才辈出,解《道德经》者,以龙渊子宋常星与黄元吉祖师为最上乘,而黄本则尤能综各家之所长,补百说之所不足。宋本已影刊于第三集中,兹再影刊黄本。
三、黄注本《道德经精义》,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揭世法,次述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其要尤在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
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道为千古之大道,理为千古之至理,文为千古之奇文,义为千古之圣义。穷身心性命之理以端其大本,究天人物我之原以立其大宗。深入浅出,亲切平实。
以之为用,可以明心养性,可以入圣登真,可以明哲处世,可以治国平天下。守藏可用,仕隐咸宜。衡情而论,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之不朽名著,而无论道家儒家,皆可奉为无上圣经,视作修圣修仙之不二法门也。
四、丹家经籍,愈古愈玄。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其半,迄乎近世,十隐其二三。黄元吉先生本书,成于前清道咸之交,故能畅述玄秘,大露宗风,举往圣之所不泄者而泄之,尽往圣之所不传者而传之。
就丹法言丹法,即此一编已括尽千经万典之要蕴而巨细无遗矣!先生讲道于乐育堂时,先后入门弟子数千人,其《乐育堂语录》与《道门语要》早已风行,为世所重。至其所著《玄宗口诀》,传本甚少,所注《求心》、《醒心》诸经世不传。今得斯书,不忍令其再烟灭也。 推荐 回应 2016-09-29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