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的作品有 莱辛2007年诺奖演讲词: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多丽丝·莱辛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远离诺贝尔奖的人们:我站在门口,远远望去,穿过风卷黄沙的云层,眼光落在一片树丛中,听说那里还有未被砍

多丽丝·莱辛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远离诺贝尔奖的人们:

我站在门口,远远望去,穿过风卷黄沙的云层,眼光落在一片树丛中,听说那里还有未被砍伐的森林。昨天,我驱车好几英里,一路经过那砍伐后留下的树桩和林火后的焦土。一九五六年我见过的一片奇妙的森林,几乎砍伐殆尽,因为人们要吃饭,要烧柴。

转眼到了八○年代初期津巴布韦西北部,我在拜访一位朋友──伦敦一所学校的教师。他在此地"援助非洲",如我们所说的那样。他是一位有理想的人,可是,在非洲那所学校发现的一切都令他震惊,从此以后,他陷入难以自拔的消沉之中。

那所学校与津巴布韦独立后建立的所有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它有四间大砖房,一间靠一间,整整齐齐,坐落在蒙蒙灰尘里,一、二、三、四,最后一间以半间房子作图书馆。教室里有黑板,可我的这位朋友经常把粉笔放在口袋里,要不就会被偷窃。

学校里没有地图或地球仪,甚至连教科书都没有,更没有练习本或圆珠笔。图书馆的书,不是学生要读的那种:大多是来自美国各大学的大部头书,甚至很难捧起来,被白人图书馆弃置的,还有一些侦探故事和《巴黎周末》或《费丽西蒂找到了爱情》之类的书。

一只山羊想在干枯的草丛中寻找可以吃的。校长挪用了学校资金,已经停职处理,由此引发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问题,但一般在较严重的情况中才会提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些人的行径怎么会如此大胆?

我朋友的钱包已经空了,因为不少学生和教师,在他领工资的时候都伸手向他借钱,也许从来没有人还过钱。学生小的六岁,大到二十六岁,因为早先没上过学的青年,也在这里补习。有些学生每天清早要走好几英里,无论天晴下雨,都得穿越几条河流赶到学校。他们无法做家庭作业,因为村庄里没有电,靠柴火照明,不方便学习。女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和上学之前,还必须去打水和煮饭。

当我和这位朋友坐在他的房间里,顺道而来的人们害羞地走进来,全都向我们讨要书本。"你回到伦敦后,请给我们寄书吧。"一名男子说,"他们教我们读书,可我们没有书。"我遇见的每个人,都讨要书本。

我在那里呆了几天。风卷沙尘掠过黄土,水泵坏了,更缺水了,妇女们来来回回从河里取水。

另一位来自英国怀抱理想的教师,看到这个"学校"的样子后,病了一场。

最后一天,即期末结束的那一天,他们宰了一只羊,剁成肉片放进一个大罐子里煮。这是师生期待很久的期末宴会:清水煮羊肉片和麦片粥。"宴会"进行时我驾车离开了,经由那片焦土和森林留下的树桩,一路回程。

我不认为这个学校的许多学生会获什么奖。

次日,我应邀到伦敦北部的一所学校,那是一所非常好的知名学校。它是专为男孩开办的,有上等楼房和花园。

这些学生每周有一次会见来访名人的机会。理所当然,应邀的访客可能是学生们的父母、亲戚。英国名人来访,对于他们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了。

津巴布韦西北部风沙尘土中那所学校盘旋在我的心里,我盯着(伦敦的)那些温和的充满期待的面孔,想把上一周看到的情形告诉他们。那是没有教科书,没有地图集,连贴在墙上的地图都没有的几间教室。一所学校的教师们请求我们给他们寄书,教他们如何教学。

他们自己只有十八、九岁。我告诉伦敦的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讨要图书:"求求你,请寄书给我们吧。"我敢肯定,在这里发表演讲的每个人,都难免看到一张张没有表情的脸。他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他们心里没有与你告诉他们的情形相对应的画面。灰尘中的学校,缺水的土地,一个大罐子里清水煮羊肉片的期末"宴会",这一切,对于他们都是多么陌生啊。

他们真的无法想象那种赤贫吗?

我尽力而为。他们毕竟是懂得礼貌的。

我敢肯定,他们中间,将来总会有人会得会得什么奖的。

演讲结束时,我见到那些教师,总是问起图书馆怎么样,学生读不读书的问题。在这里,在这所得天独厚的学校,我听到的是我访问中学甚至访问大学时经常听到的事情。

"你是知情的。许多孩子连一本书也没有读过,图书馆只有一半的书借阅过。"

"你是知情的。"是的,我们的确了解真实情况。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所了解。"

我们处在一种断裂的文化中,在这里,我们所知的确切事实,甚至几十年前不言自明的事情,现在也成了一个有疑问的话题;在这里,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受过多年教育的男女青年,竟然对这个世界近乎一无所知,几乎没有读过什么文学作品,仅仅知道计算机之类极少的几个专业。

在我们周围发生的,是令人惊异的发明创造,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一场革命。这并不是人类遭遇的第一次革命。印刷术革命,不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而是发生在很久以前,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我们糊里糊涂接受了这一切,如我们经常所做的那样,从来不问:"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我们身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正如我们从来没有问过的那样:我们,我们的心灵,正在随着新的互联网发生怎样的变化。

整个一代人已经被诱惑到一种虚拟的生活中,甚至很理性的人也承认,一旦他们上钩了,就很难摆脱出来,他们可能一整天泡在部落格里,泡在网虫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