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蕊的父母 心得体会:做个平常的好人( 王蕊蕊)

2017-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80后的一员,"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雷锋叔叔的好人好事也深深扎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但是现在的"雷锋" 对我来说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熟悉的是雷锋好像从未走远,生活中常常会涌现雷锋式的感人事迹,我们也会习惯性的用"雷锋"为那些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冠名;陌生的是,"雷锋叔叔"完全的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使好人的标准太高,这个几近完美的形象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好像又很远.在这次学习雷锋主题实践活动中,

作为80后的一员,“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雷锋叔叔的好人好事也深深扎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但是现在的“雷锋” 对我来说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熟悉的是雷锋好像从未走远,生活中常常会涌现雷锋式的感人事迹,我们也会习惯性的用“雷锋”为那些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冠名;陌生的是,“雷锋叔叔”完全的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使好人的标准太高,这个几近完美的形象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好像又很远。

在这次学习雷锋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在想,在当下学习雷锋过时了吗?如果没有过时,那我们应该怎样学,才能真正的做好雷锋精神的传承人,维护和弘扬好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到底有没有过时?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区别对待。以前印象里中的雷锋叔叔是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没有丝毫个人情感,作为榜样人物,他是被“加工”“拔高”过了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有感情的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这个“雷锋”是刻板的,也是不合时宜的,是无法赢得现代人的认同和追随的。但是,历史也在逐渐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雷锋,它不仅是个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螺丝钉,还是一个爱玩、爱拍照、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在作为道德模范的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普通人,这样真实的雷锋,让我们更能理解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生命尊严和价值。

而且我们现在提倡学习雷锋,不仅仅是学习雷锋这样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学习雷锋的精神。

这种精神早已超越了雷锋个人,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成为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代名词,是把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利他因子集中起来,它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道德标准,而是无数普通人的“举手之劳”、“善小而为”。

就像人的恻隐之心,是一种本然之善。如果更多的人都能像雷锋那样,一辈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在扫好自己门前雪的同时,也管管他人的瓦上霜,少一点牢骚、多一点实干,少一点谩骂、多一点自省,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温暖很多。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真实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人民的人,一种代表人类善良本质、守望相助的美好精神,雷锋和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丰富,在不同的时代为他增加新的注解。

那究竟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呢?我认为现在有些年轻人之所以会对学习雷锋活动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可能跟我们现在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学习形式有很大关系。“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学雷锋活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走过场。

程式化的活动形式、表面热闹的形式主义让学雷锋活动本身弱化了教育和引导的功能,那个“完美的人”让人们觉得与自己异常陌生。所以,学习雷锋,重要的不是隆重的纪念一番,发个文,开个会,口头呼唤呼唤,而是要身体力行,细水长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学习雷锋,是应该在关注自我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善意的行动者和呵护者。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点温暖,一点点爱。

学习雷锋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主动让回座,主动伸把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这些都是新时期学习雷锋的体现,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的。

当然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除了个人的努力和改善,还得需要完善制度保障。做好事不一定要受益,但起码要保证不能使做好事的人受损害,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们从善向善,也才能更好的去尊重和回报别人哪怕一点一滴的善意。

学习雷锋,做个平常的好人,也善待身边平常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