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徐悲鸿画马作品的真伪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尤擅素描。早年从父学画,1919年留学法国,1927年回国。在法国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绘画方法,受学院派影响较深,属于“写实派”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所画的马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正因如此,那些惟利是图者制造了不少赝品,混入市场。
徐悲鸿的马是以真马为师,又融汇了传统的画理画法。
鉴定徐悲鸿的作品,主要着眼点应放在其笔墨对造型的般配方面,要看作品在形体、结构、解剖、透视等诸方面是否无懈可击,是否抓住了对象最具影响的外部形体的骨骼肌肉,并对其质感结构给予充分准确的表现。由于徐氏对这方面要求严格,而笔墨落在纸上又不比油画可以修改,所以稍有不称意处即毁之不留。
因此当我们看到署名“徐悲鸿”的画马作品,而在骨骼肌肉的位置大小、长短方圆上,在不同角度应有的透视变化上,有不确切或者似是而非之处,大体上就可以断定为伪作。如前腿少肉或多肉,肩部紧张或松弛,肚子太大或太小,后腿太长或太短,以及头、身、腿、耳、鼻、眼各部位之间的关系等。
有的伪作,即使在大的方面作了精细摹画,又难免在蹄部出现败笔。
因为徐悲鸿画马,对蹄部之重视甚于眼睛,把它看作是马的精神所在,总是在画完各部位之后,再聚集精力作画龙点睛式的刻画。一笔之浓淡深浅,或枯或湿,飞扬飘舞,不仅富于质感、运动感,更富于美感。而伪作通常过于拘谨而显得死板,不知所云地乱撇一气。
笔者前不久在某画廊看到一幅署名徐悲鸿的奔马,整幅画四尺对开,粗看所画马的神气、笔墨用法似具徐氏画马的风格,但仔细推敲,在笔墨技巧上与徐氏作品相距甚远。
徐悲鸿真迹与伪作两相对照,虽然伪作有些相似,但细看伪作的鬃毛画法用墨死板,没有真迹用墨韵味足;颈部用墨比真迹生硬;胸部下右腿的结构不明确,没有透视体积感。另外,前腿上部也缺少透视感和体积感。印章与有关资料相比,也不相符。右下角一方闲章也不是徐氏用章。此外,徐悲鸿的书法受康有为影响较大,笔法常呈钢笔书写似的硬劲格调。这些对于鉴定徐悲鸿的作品是有一定辅助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