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李凤德 李凤德:写在沂蒙大地上的赤诚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解甲归田闯商海 宁舍小家为大家 李凤德是土生土长的沂南县界湖镇界湖南村人.1980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由于工作表现出色,第二年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多次受到表彰奖励,1985年,李凤德恋恋不舍地告别军营和战友回到了家乡.部队严格的纪律,紧张的生活,艰苦的训练,磨砺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铸就了一往无前和火一样的激情.他感到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照样大有作为.1986年,他用自己微薄的复员费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6000元,买了一辆拖拉机跑起了运输

    解甲归田闯商海 宁舍小家为大家 李凤德是土生土长的沂南县界湖镇界湖南村人。1980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由于工作表现出色,第二年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多次受到表彰奖励,1985年,李凤德恋恋不舍地告别军营和战友回到了家乡。

部队严格的纪律,紧张的生活,艰苦的训练,磨砺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铸就了一往无前和火一样的激情。他感到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照样大有作为。

1986年,他用自己微薄的复员费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6000元,买了一辆拖拉机跑起了运输。靠着当兵磨练出的那种不怕吃苦的劲头,他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先后在村里担任民兵连长、计生主任、村委干部。

由于他见识广、思路活,从1992年,他又兼任了村办企业——沂南县福利石英砂厂厂长,由于经营有方,这个不到30人的小厂,每年就向村集体上交利润18万元,让全村干部群众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头脑灵敏、处事果敢的李凤德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挑头办起了民营企业。2000年,他组建了山东山源硅砂有限公司,新建两处石英砂厂、4条硅砂生产线、4处矿山生产企业,拥有50辆大型货车,年产优质硅砂70万吨,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矿山储量2600万吨。

成为山东玻璃集团专用硅砂原料基地,公司也成为全省最大的硅砂加工生产企业,累计上交税金5500余万元,成为当地明星企业。

正当李凤德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时,有一件事情让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原来,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一致请求他回村任职,带领大伙发展经济。村民热切的期盼和高度的信任,让李凤德感动不已。

可是自己的几处企业正处在旺盛时期,如果回村任职,势必会受到影响,好不容易创下的家业可能受到损失。虽然自己管理企业是个行家里手,但管理村庄与经营企业毕竟不是一回事,如果干不出成绩,不仅自己丢面子,还辜负了乡村父老的期望。

这时候,他的亲戚和朋友也纷纷上门劝他:“还是搞自己的企业吧,何苦操这份心啊”。 得知这种情况后,村里十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党员找到李凤德。掏心窝子说:“凤德,你富了,可大伙还没富起来,你能安心挣自己的钱?”面对父老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李凤德的眼睛湿润了。

他想,作为一名靠党的政策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一名在部队经受锻炼多年的战士,回村工作,回报社会,回报乡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胜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干!”李凤德郑重答应了父老乡亲的要求。

    情系乡亲干事业 心谋发展绘蓝图 2005年1月,界湖南村先后举行了全体村民和全体党员大会,全票选举李凤德为村委主任和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摆在李凤德面前的现实是:村集体收入捉襟见肘,2004年全村收入67万元,开支却达100多万元,缺口部分只能靠卖地来弥补。

全村2000多口人,大部分是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生活并不宽裕,弱势群体中有的刚刚解决温饱。 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改变全村的贫穷面貌。

为此,他与社区两委干部一起奔赴江苏、温州、东北等地考察市场。他郑重地承诺:“南村发展未达到千万元,不坐集体的车,不加集体一分钱的油。”他说到做到,村里没有车,他就把自家车当公车,外出车加油,人员吃饭,联系业务招待,全由自己掏腰包。

当年他为集体无偿支出达20多万元。几年间,他从未过个囫囵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从来不提个人待遇。 为了筹集启动发展资金,李凤德想尽了办法:县城有两处破产企业闲置院落,他拿出280万元买下来给集体开发,当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村集体筹建山东正壮饲料有限公司时,急需资金4000万元。

他还冒着自家企业破产的风险,用自己的企业和房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正壮饲料公司建成后,年产优质饲料25万吨,产值5.2亿元,利税达1000余万元。此后几年间,他先后成立了星港房地产、泰都建筑、正壮饲料、亲情物业、邦正塑编、山东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等八处集体企业。

如今,村集体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6亿元,年产值7.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4600元。先后被上级表彰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

    倾情民生建家园  强村富民创和谐 经济发展了,李凤德始终没忘记群众。他说:“发展经济的目的是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让南村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社区先后投资23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和老年活动中心。

对建国前老党员每月240元的生活补贴,对五保户、困难户每年给予1000元到3000元的补助;对60周岁的老年人每月给予200元的退休金,对考入高中、高等院校的学生分别奖励500、1000、2000元的助学金。

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00万元进行年终分配,全体居民每人每年分红600元,并逐年递增。此外,还免费为社区居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家庭财产保险。

对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每户每年给予1000元的奖励。自2009年起,村里青年人结婚,社区都会免费提供100平方米新楼房一套,再也不为没钱买新房而发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发挥县城驻地优势,积极进行旧村改造工程建设,投资5200万元,率先在全县建成了占地18000平方米的南村社区,社区内新建楼房28座,并建有购物超市、卫生室、物业管理服务处、老年和儿童活动中心和主体公园等,使全村300户村民和160名适龄青年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李凤德还是一位慈善家,汶川地震时,他带头捐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社区群众捐款13万元。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始终心系军营,关心国防建设。每年都组织人员到当地驻军走访慰问,积极为地方排忧解难,先后接收50余名复退军人到企业工作,鼓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

先后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民兵连部、民兵之家和民兵执勤室,购置了巡逻车等执勤器材。注重发挥好民兵作用,多次带领民兵参与森林防火救火,组织民兵站岗巡逻,协助公安部门抓获多名犯罪分子,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百姓心中有杆秤。2006年“五一”节那天,界湖南村社区100多名群众敲锣打鼓,送给李凤德一面锦旗,上书16个大字:“一心想着致富全村,两肩挑起发展重任”,“七一”节党的生日那天,全村上百名老党员、老干部自发组织起来,送给李凤德一面锦旗,上面写到:“致富路上好舵手,赤心甘为孺子牛”。

群众的夸赞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和肯定,此时的李凤德心里得到了的莫大的满足和欣慰,几年的辛劳付出感到值得。李凤德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新农村建设好支书”、“全省优秀复退军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