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戎生粟寒生 粟裕长子粟戎生中将的军礼——父子难舍戎武情
父亲对粟戎生的军事生涯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回忆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还曾到现场认真研究了长征中的许多战例,特别是“四渡赤水”前后的战例,从中深刻体会“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谛。“父亲从井冈山时期就跟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学习打仗,这是他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重要基础。
父亲常给我讲战例,鼓励我努力学习战略战术。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战役的具体经验将失去其参考价值,但是在战争舞台上所体现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却会大放异彩。战争是一门不断前进发展的科学,我们军人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
骨灰里筛出的传家宝
从八一南昌起义中普通警卫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大将,粟裕身经百战,屡创战场奇迹,曾6次负伤。1930年2月下旬,作为红四军一纵队二支队政委的粟裕,与支队长萧劲光率领部队随红四军进军赣南地区,在吉水、吉安的南部水南,参加了消灭进犯赣南苏区的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的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敌人一发迫击炮弹突然打过来,在粟裕身旁爆炸。粟裕只觉得头部被猛地一击,就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战士们看到粟裕头部负伤,满脸是血,急忙跑过去帮他包扎伤口,并要把他抬下战场。粟裕苏醒后坚决不肯,刚说完“别管我,快去追击敌人”,又昏了过去。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把昏迷不醒的粟裕抬到后方医院。因医院条件简陋,无法进行大手术,医生只好用纱布将其头部紧紧缠住。治疗3个多月后,粟裕伤愈归队。
在以后的日子中,战事一紧张,或者工作一劳累,粟裕就常犯头痛头晕病,疼得最厉害时,手都不能去摸。
1984年2月5日下午4时33分,粟裕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粟戎生在处理父亲骨灰的时候,筛出来3块弹片——大的一块黄豆粒那么大,小的两块绿豆那么大。后来,最大的一块送了军科,两块小的则被他留作了纪念。这些弹片在粟裕的颅骨里已经整整54年,这就是后来折磨他数十年的头疼病的根源所在。
“父亲在青壮年时期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积劳成疾,老年患有多种重病。1981年,他在已经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胃癌等多种病史的情况下,又患了脑溢血和脑血栓。可他顽强地同疾病战斗着,丝毫没有减少对祖国安危的关心。他对我说,未来的战争我不一定看得到了,一旦打起来,要靠你们这一代了。他把殷切的希望寄予革命的下一代。”粟戎生说。
1983年5月,粟戎生调任陆军野战部队师长。行前,他去医院向父亲辞行,“这时父亲的病情更重了,说话已很吃力,不能同过去一样对我做更多的嘱咐了。他只是说,师这一级很重要,连、团、师的锻炼对军队干部极为重要”。还是和以往一样,父亲跟自己没聊家务琐事。“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粟戎生说,父亲生前很少讲自己过去的作战经历,家人一直不知道他头痛的真实原因,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父亲去世前,留下遗嘱,身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将他的骨灰遍撒在他曾身经数百战的大地上,为的是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我手上留的两块弹片,可以说是我全家的传家宝。他没有留下什么物质上的东西,但父亲给我们精神的东西很富足!”如今,尽管粟戎生已退休了,但他仍然关注着军队建设与军事训练工作,关心我军军队的发展,仍在为部队装备技术的改进贡献力量。
“部队推广的一首歌我特喜欢:‘身穿国防绿,胸怀祖国,万里江山,千斤重担交给了我。虽说艰苦,我心里欢乐,虽不富有,拥有山河。’我对‘虽不富有,拥有山河’这句话特别有感觉。在工作期间带着部队穿山越岭,过江过海,我觉得很豪迈。我买了本《地球科学概论》,抽空翻翻这书,总想把这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现在身体还行,先旅游吧。”
“我是学工的,当技师的嘛,就是喜欢自己动手。那时我们的雷达、导弹出了故障,我常自己修。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拿到街上修不好,拿回来我再修,差不多还能修好。逛街时新鲜工具对我有吸引力,经常买一些回家。妹妹曾建议开一个修理铺,叫‘死马修理铺’,死马当活马医。
这名字很好,东西坏了拿到街上去修不好了,不值得修了嘛,就是‘死马’了,拿给我修。”在部队,粟戎生是一位让战士拥戴的将军;在生活中,在退休之后,粟戎生仍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不变的是军人的本色,不变的是父子难了的真情。
红色征程常忆及
2006年,粟戎生作为开国元勋子女参与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七军团东出中央苏区北上抗日,是红军长征的序曲”。谈起父亲当年的红色征程,粟戎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的3个多月,中革军委派出一支部队,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动,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统治后方挺进。
这支部队就是后来人们常常提到的红军第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我父亲当时任先遣队参谋长。这次北上行动经历了两个阶段,历时6个多月,行程2800多公里。
红军先后进行了30余次重要战斗,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至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这一行动对于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以及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四川成都举行的“情系长征路革命老区慈善万里行”捐赠仪式上,粟戎生代表重走长征路的开国元勋子女讲话时,向老区人民和老区建设表达关注之情,呼吁社会各界多支持老区发展。
2007年8月1日,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上午9时许,南昌起义将帅子女一行20多人来到英雄城南昌的八一广场,在八一南昌起义英雄纪念塔下举行了隆重的献花篮悼念仪式。粟戎生一行默默地将花篮敬献在纪念碑下,把满腔的怀念都寄托在鲜花之中,他们向纪念碑鞠躬、再鞠躬!
南昌起义时,20岁的粟裕隶属于叶挺二十四师教导队,担任起义军革命委员会的警卫工作,主要负责起义军指挥部所在地江西大旅社的安全。
1927年8月1日凌晨,战斗打响时,粟裕和警卫战士们在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驻地外等候,护送教育团团长朱德到江西大旅社起义总指挥部。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他坚定地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后来参加湘南起义到井冈山。在随后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粟裕渐渐走上了军事指挥的岗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已成了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传奇将军。
粟裕离世前留下遗嘱:把骨灰撒在曾战斗过的江西、山东、安徽等8个省份,江西排第一位,粟戎生明白南昌起义在父亲心中的分量。1984年春天,在南昌八一桥下,粟戎生根据父亲的遗愿把父亲的部分骨灰撒入赣江,花瓣随波远去,那一瞬间,他明白了父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