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东功法 李派拳法创始人李瑞东
李瑞东(1851—1917),名树勋,字文侯,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坛号道昌,江湖绰号小孟尝(古代好客讲义之人)等。1931年(民国二十年)出版的《国术名人录》记述:李瑞东“生而鼻大,上翻,故江湖人称鼻子李,复称鼻子。
”李瑞东任职于王府皇宫20年,西太后慈禧观其轻功表演称誉“真乃神鹰也”,被擢任宫廷二等侍卫(秩正四品)兼侍卫教师;1912年(民国元年),再职袁世凯大总统拱卫军武术教练官。“武清鼻子李”、“神鹰奇侠李瑞东”等武名,享誉晚清宫内外和民国时期武林界。
李瑞东是清直隶武清城里东后街(今城关镇东街)人氏。祖籍山西,明永乐年迁徙中原,辗转京畿,定居武清。先祖三代为官,世辈崇儒;营生药业,家境殷实;多有善举,乐施不倦。李家亦商亦农,地产广袤,曾以缴纳国家税赋卓著之功,御赐“双千顷”牌,名贯京南卫北。李瑞东得益家教,幼诵诗书,少嗜拳勇;博学广积,尤精易理,被称“才兼文武”的武坛奇侠。
李瑞东遍拜名师,广交侠士,得戳脚(河北饶阳武侠李老遂)传、八卦(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弟子尹福代)传、少林(嵩山少林寺高僧海川)传、心意(岳飞后裔岳青山)传等内外家多门武功之精义,后融南(南派拳侠甘淡然)北(北派宗师杨禄禅)太极拳法于一身,终将所学所悟,衍化生新,创编金蟾派(或称犹龙派)太极神功,后称武清派太极拳,今称李派或李式太极拳,统称李派拳法。
李瑞东一生执著于对圣传经典、阴阳八卦、太极妙理和儒家“中和”,佛家“禅悟”,道家“守静”等多元文化的研修与探索,将“道德至上”的武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太极文化,蕴育于李派拳法、拳理与拳性之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太极文化植根黄(轩辕黄帝)老(老子)衣钵。李派“脉源武当,尊祖张三丰,师承白云观”。以圣传文化为基理,依“天地人三才”之定位,生“天地人三盘”之主拳(包括辅拳、短拳和器械功法)。李派“三盘”内合外应,互为成拳。
人盘拳“太极五行捶”108式、盖天盘拳36式和地盘拳72式之总要,并容地盘拳之刚猛,兼天盘拳之空灵。天盘拳合天文,地盘拳合地理,人盘拳合人元。其拳性宏阔清虚,运化驰骋跌宕;动静刚柔自然,丹武混一亦繁亦简,凸显养生健身内修之功和舞台表演圆通之美,自成奔放、舒展、完整的和谐宗风。
李派太极拳多“以诀明势”,蕴寓深厚的传统文化。“八法奇门拳”起首之“凤凰展翅斜飞进”,蕴寓中华民族乃龙的传人,而龙的传人乃凤母所生。太极文化中,视脾脏为“金凤”,主中位,五行属土,主运化,承担五脏运变的媒介。
宇宙时空由中而起,天地万命由土而发。一切源于根和本,拳法依然,故万势不偏于中。李派太极拳一改传统“半架拳”为“整架拳”,乃追求的亦正是“立身中正”之理。辅拳“老三推”,是李瑞东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运变之理而在先人“老拳”基础上赋予全新内涵。老,即老子;三,乃三生万物;推,即太极推衍万物之生消运变之势。此拳是为初学者入门修练所创。李派有言:“太极门,就是道德门。”
李瑞东一生充满非凡、悲悯与传奇。修文武,剿群匪,名扬武清故里;入王府,进皇宫,身经庚子之乱;遭陷害,杀洋夷,抗击八国联军;莅津门,图国强,团聚天下英雄;明大义,多善举,一代宗师典范。李瑞东对子女施以新学教育,灌输国家意识,培养民族正气。长子不屈服于日军威逼、恐吓和通缉,直至患疾而逝;次子留法,回国后参与“二七大罢工”被乱匪谋害。其他子女血脉相承,也为国之才俊。
伴随辛亥革命风暴,李瑞东胸怀团聚民心与振奋民族精神之大义而只身至津创办“天津武德会”、“中华武士会”,并主持举行“天下英雄会”。李瑞东有着国家意识、民族情结与精神,提出“以武强国”、“武术进学校”和武士者必得“文武二途”且以“先德”为“正”的倡导,至今具有积极的普世价值。
1917年,李瑞东因煤气中毒意外离世,他是清末民初极具不同凡响的一代武林宗师。他具有非凡学养、执著追求、坚定意志和爱国情怀。他创立的李派太极文化与系列拳法,完全体现了他一贯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德至上”的精神,具有深远的人文意义。
2009年,李派太极拳被纳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纳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瑞东纪念碑和李瑞东铜雕塑像已巍然矗立于李瑞东的故里—武清城关镇和武清文化公园,标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是永恒和永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