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简介 韩少功资料照片简介作品经典语录
韩少功(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著名作家。是倡导"寻根文学"并有突出实绩的重要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曾任海南省文联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现为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韩少功文集》(十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另有长篇笔记小说《暗示》,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散文集《山南水北》等。《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分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桥词典》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最佳图书奖,入选海内外专家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部经典"。
《山南水北》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暗示》获华文媒体文学大奖小说奖。作品有英、法、荷、意、韩、西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韩少功 - 简介
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4月)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到海南后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4期)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韩少功 - 荣誉
1980年: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8年: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
1998年:台湾最佳图书奖
2000年:《马桥词典》入选海内外专家共同推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2002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2002年:凭《暗示》获 第二届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小说家奖
2007年:《山南水北》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之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2010年:10月,韩少功以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获得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韩少功将收到一万美元奖金及奖匾一幅,并将于2011年春季应邀到俄克拉荷马大学参加授奖仪式和学术会议。
韩少功 - 曾任职务
在青年部门(1985)、林业部门(1986)以及大学(1995)兼职,曾社会兼任省政协委员、常委(1983、1989、1993)和省人大代表(2003)等职,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随后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
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主席团委员(1997,2001),中国文联全委委员(2001)。
韩少功 - 评价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湖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个"文学湘军",其所指为韩少功、叶蔚林、何立伟、谭谈等人。这群人里头,只有韩少功还保持着勃发的创作力,一直跌跌撞撞地写到了21世纪。
最早阅读文学韩少功的作品就是从他的《爸爸爸》开始的,那是读过的小说中最亲切的一篇,甚至比沈从文的《边城》更让我倍感温馨。沈从文的边城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那种风情只能从远逝的历史烟云中寻觅了,韩少功笔下的湖南村寨则显得迷信、丑陋,而这恰恰是当下活生生的湖南乡村写真。
韩少功的《爸爸爸》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即使放到整个文学史上,也不会褪多少成色。一部小说能够让人从小读到大,读了10余年仍手不释卷,这绝对是一部好作品,至少是一部相对的好作品。《爸爸爸》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无需过多的夸饰。
《诱惑》不但是韩少功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他下海前出版的惟一一本书。韩少功弃文从商,是1986年的中国文坛相当引人注目的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湖南著名青年作家韩少功第一本小说集《诱惑》隆重出版,作者在长沙亲笔签名售书,结果应者寥寥,购书的人更是少得可怜。
作家的自尊心颇受打击,一怒之下,就去了海南,不折不扣的"下海"。从这个事件,很多人看出了中国作家的世俗与功利心,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作家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一个湖南蛮子的愤世嫉俗。
韩少功虽然下海了,但终究没有丢下文学。他在海南一手将《天涯》月刊操办得红红火火,可以说这份杂志一度是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之一,它不但刊载了很多好作品,还推出了像刘亮程这样遗世独立的大作家。韩少功在办刊物的同时,并未中断写作,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于199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小说面世后,一时好评如潮,很多人料定他能获矛盾文学奖的。也许是韩少功比较倒霉的缘故吧!这一年他再度成为文坛事件的第一号新闻人物。
事情的起因是著名学者张颐武指责《马桥词典》涉嫌抄袭,其原话是"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马桥词典》都完全照搬了《哈扎尔辞典》"。一时之间闹得文坛沸沸扬扬,大家对平淡的文坛有了审美疲劳,巴不得来点新鲜刺激的事情发生,逮住这个灭人的机会,谁也不愿意放过,何况还是韩少功这么出名的公共人物。
于是,关于韩少功江郎才尽的评论满天飞扬,关于韩少功人格的争议更是持续升温。最后,韩少功不得不借助法律的手段为自己洗去不白之冤。
官司虽然打赢了,人们却又抓住了新的把柄,指责韩少功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作为攻击者的张颐武,输了官司,却赢得了口碑。《马桥词典》获奖的预兆是无法实现了,结果是《尘埃落定》和《长恨歌》等小说获得了那一届的矛盾文学奖。
此后,韩少功创作了不少思想随笔,几乎很少写小说。据说他先后辞去《天涯》主编和社长以及海南作协主席等职务,搬回湖南老家的乡下,种菜喂鸡,过起了隐居生活。一直到2003年,他突然写出了长篇小说《暗示》,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韩少功 - 写作历程
他的第一个写作阶段是以《爸爸爸》为代表的寻根小说时期。寻根文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出现,中期被迅速崛起的先锋小说所取代,是介于文革反思小说与先锋小说之间的过度者。文革反思小说是纯粹意识形态的产物,没有任何文学性可言,而先锋小说则是真正的纯文学,几乎属于那种没有所指的纯文字符号的堆砌,寻根文学介于二者之间,如同一座桥梁。
是的,寻根文学既饱含古意浓郁的传统文化,又颇具现代的批判精神,既不同于文革反思小说的泛政治化倾向,又有别于先锋小说的不知所云,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中庸又比较成熟的文学流派。
在整个80年代的寻根文学作家中,韩少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号人物。只可惜先锋文学来得太快,势头太猛,让寻根的韩少功来不及彻底施展自己的文学抱负,就惨遭先锋大潮的湮没,过早地退出了人们阅读与关注的焦点。
他的第二个写作阶段是以《马桥词典》为代表的新乡土小说时期。当我有幸读到《哈扎尔辞典》的时候,才发现二者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关于韩少功抄袭的责难完全是牵强附会。《哈扎尔辞典》徒有"辞典"之名,实则为一个神秘莫测、错综复杂却又逻辑严密的传说,一部民族兴衰的史诗。
而《马桥词典》则煞有介事地按照词典的样式编排,通过一个个独立的词条和一篇篇独立的叙事笔记,将古老的湘楚文化诠释得恰到好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词典,一部湘方言的词典,一部中南地区乡村文化与生活的词典。
同时,它又是一部形散神聚的长篇小说,几千年的历史演绎悉收囊中。从《爸爸爸》到《马桥词典》的变化,可以看出韩少功对艺术形式的不懈追求与突破,虽然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文化寻根者,但至少在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上有所创新。
他的第三个写作阶段是以《暗示》为代表的思想笔记体小说时期。这个阶段从他隐居乡下,到创作长篇《暗示》,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这个时期的韩少功,虽然少了一些当年的文采,但多了一些深度,在思想和精神上较以前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