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梁宗岱 梁宗岱诞辰110周年 被余光中称"最佳翻译"(图)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纪念梁宗岱110周年诞辰 广外推出梁宗岱学术专网 揭幕梁宗岱塑像昨日,为了纪念梁宗岱诞辰110周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梁宗岱"气氛.广外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新推"梁宗岱学术专网".为梁宗岱纪念室和梁宗岱塑像揭幕等.昨日现场,广外邀请了中国翻译协会黄友义副会长.梁宗岱先生的女儿梁思薇女士,梁宗岱先生的学生黄建华教授,该校原党委书记.原校长徐真华教授共同为梁宗岱纪念室.梁宗岱塑像揭幕.国内翻译莎氏十四行诗的第一人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梁宗岱从小就浸润在

纪念梁宗岱110周年诞辰 广外推出梁宗岱学术专网 揭幕梁宗岱塑像

昨日,为了纪念梁宗岱诞辰110周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梁宗岱”气氛。广外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新推“梁宗岱学术专网”、为梁宗岱纪念室和梁宗岱塑像揭幕等。昨日现场,广外邀请了中国翻译协会黄友义副会长、梁宗岱先生的女儿梁思薇女士,梁宗岱先生的学生黄建华教授,该校原党委书记、原校长徐真华教授共同为梁宗岱纪念室、梁宗岱塑像揭幕。

国内翻译莎氏十四行诗的第一人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梁宗岱从小就浸润在浓厚的文学气息当中,16岁成为饮誉文坛的“南国诗人”,21岁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晚祷》,梁宗岱的文学天赋和满腹诗情初露端倪。

青年时期的7年欧洲留学经历更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梁宗岱精通英、法、德、意等多门语言,翻译造诣深得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保尔·瓦雷里的赏识。1927年他将保尔·瓦雷里著名长诗《水仙辞》译成中文,他是中国译介这位象征派大师的第一人,并从此与大师结成了忘年交。瓦雷里对20多岁的梁宗岱不吝溢美之词,说他的诗“的确出类拔萃”。

1929年,他将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散文和诗歌《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系统地翻译成法文,后出版了《陶潜诗选》,得到了罗曼·罗兰的高度评价:“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不独由于你稀有的法文知识,并且由于这些诗歌的单纯动人的美。它们的声调对于一个法国人来说毫不陌生!从我们的土地上升起来的气味居然是同样的。”继敬隐渔之后,梁宗岱成为与罗曼·罗兰有过文字交往的第二个中国人。

1943年,梁宗岱翻译了莎士比亚的30首十四行诗,并撰文《莎士比亚的商籁》,是我国翻译莎氏十四行诗的第一人。1957年到1960年间,梁宗岱继续从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工作。1970年,他以73岁的高龄又重译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部154首。这部分译作被收入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第11卷,被余光中誉为“最佳翻译”。

晚年专注中草药发明“绿素酊”

在梁宗岱的后半生中,他对药物的实验和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并强调“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广外前任校长徐真华说,他记得梁宗岱还是广外法语系教授时,就很专注于中草药的研发。“梁先生自己上山采药,自己煮药熬药,免费派发给有需要的人。他派药也不分什么尊卑身份,有次我去他家里做客,他知道我有鼻炎,马上拿出一坛药酒,说可以治好我的鼻炎。在梁老家里,病人吃了他的草药治愈的感谢信很多。”

出身中草药世家,梁宗岱能辨识出中草药不同的特点和药性。经过几年苦心的研究,他成功配置两种功效颇大的药“草精油”和“绿素酊”,治愈过不下五六百人的各种疑难杂症。

在广外“梁宗岱纪念室”里,记者看到,胡乔木给梁宗岱的一封信就谈及了“绿素酊”。他的夫人甘少苏曾介绍,梁宗岱发明的“绿素酊”,和抗生素一样,能消炎杀菌,应付许多突发症,但无副作用,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梁宗岱:结缘世界文学大师

提及梁宗岱,年轻人可能略感陌生,但是熟悉文学的人们对他却耳熟能详。即便不完全了解他的生平,也应该读到过他所翻译的作品。莎士比亚、歌德、里尔克、瓦雷里等世界文学大师的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与他的大力译介息息相关。

梁宗岱祖籍广东新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和教育家,在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国新诗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梁宗岱游学欧洲,结缘世界文学大师保尔·瓦雷里和罗曼·罗兰,相交文化名人徐志摩、朱光潜、巴金、胡适等,谱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回国后,梁宗岱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1970年随中大外文系划入广外。在广外,梁宗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13年,校园内的云溪路10号,便是他的最终栖息地。

对话梁宗岱长女梁思薇:

父亲像太阳,母亲像带两片云的月亮

记者:在您看来,梁宗岱是个怎么样的父亲?

梁思薇:我10岁那年就跟随母亲去了台湾,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其实还不如他的高徒和朋友。1976年,时隔30年后,我第一次在广外校园见到父亲,当时也不觉得有何特别。再后来的1994年,我随丈夫去了香港,在一家书店看到了一本《梁宗岱评价集》,想到这不是父亲吗?这才开始慢慢接触父亲的作品、了解他。

不过我母亲说过,父亲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学问的认真。不管是外语、诗词,父亲每个字都一定要理解、翻译得很完美。记得父亲刚到法国时,才刚接触法语,经常边走边练习发音。有一次,他在大街上不断练习“先生”的发音,路人一个个都回过头来说:“什么?”其实他的发音已经非常标准了。

记者:在您跟父亲分隔两地的30年里,你们有联系吗?

梁思薇:母亲跟父亲一直保持书信来往。我母亲在信中说过:“我们很适合做通信的夫妻。”在我看来,我父亲像太阳,性格热得让你逃不开;母亲也是会发光的人,但是她温柔贤淑,就像是月亮,旁边还带着两片云。

记者:您看过的父亲作品中,哪些印象最深刻?

梁思薇:我其实没有深入研究,因为我是从事绘画工作的。像莎士比亚的文集,父亲的翻译被公认是最好的,我认为很值得阅读。

记者:您对父亲后来弃文从医的做法感到惊讶吗?

梁思薇:并不惊讶。我计划出书时再告诉大家父亲的心路历程,因为我觉得很重要。(文、图/记者徐静 实习生贺莉娜 通讯员刘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