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炘炀是天才还是偏才
十六岁的孩子大多还在读高二,张炘炀已经是北航的博士,从他十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迹、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疑问、忧虑和困惑。在接受记者访问时,道出了往事,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广州日报》10月18日)
看看张炘炀的履历,充满了很多“最”的记录:“2006年,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今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然而,再看看对其访谈,这些“最”背后还有很多“罪”。
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天才,年纪尚小便有很多荣誉,在某个方面破了很多记录,但人格未必健全。天才可以桀骜不驯,可以自傲自大,但天才也得食人间烟火,懂得基本的为人做事道理。爱因斯坦行为很古怪,但对于家庭和亲情他很懂。张炘炀在学习上可能真的很牛,然而从他所说的一系列话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天才的人格魅力,反倒是觉得这是一个自大、没责任心、不孝顺的孩子。
这是一个人造的“天才”,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这种天才,他们的命运大多不会很好,在智力方面是卓越的,但人格是残缺的。这是急功近利的父母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把自己的梦强加给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塑造一个天才,这不是奇迹是摧残。
花十几年的心血去完成应试教育下的重重“关卡”,这并非多么难的事情,只要智力还行加上逼迫引导,这样的天才可以一大把。只是这样的“天才”很容易变成伤仲永,很容易像张炘炀一样“最”“罪”相加,自己有诸多不情愿,父母乐趣变成了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