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徐之明大国兴亡笔记
第一讲知识大学人才——兼论选修《大国兴亡》的价值和意义约法3章:一、点名。一次不到即取消考试资格;二、笔记。抽查发现笔记缺失一章及以上即取消考试资格;三、考试。方式待定。其一,学习这门课能否增加我们的知识量?其二,学习这门课是否符合大学的本性?其三,学习这门课是否是人才所必须?一、知识:评价标准、学理分析及后果1、定义:对世界的知晓和认识。
2、知识的价值知识就是力量。——培根3、知识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庄子困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4、两种知识评价标准“学以致用”和“学以致知”其一、学以致用即实用主义的知识观:主张与实践先秦诸子的学说,“皆起于救世之弊”,内容“言治乱之事”,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孟子:“急先务”——荀子:“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之不治”。
“蠹”——李斯的实践:焚书坑儒特点:拒绝仰望星空,践行脚踏实地学以致用思想指导下的实践绩效:其一,人文社科领域:哲学相对稀薄、文学相对昌盛《经史子集》李泽厚:《美的历程》其二,自然科学:技术成就斐然而科学相形见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学数理化教材中涉及的科学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其二,“学以致知”的知识观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性探索,都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每自感愚蠢。他们探索哲理是想摆脱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他将知识分为三类或者三个等级:理论、应用、技艺。理论指向永恒的实体:宇宙、神——哲学。应用指向社会中的人——人文社会科学;技艺指向客体对象的物——实用学科,三者的关系:技艺从属于应用,最高的应用乃是沉思的理论生活。
特点:重抽象而轻具体,重虚用而轻实用集体的共识:泰利士又译泰勒斯:几何学鼻祖毕达格拉斯:勾股定理欧几里德伯利克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开创者、鼎盛时期)对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原子唯物论者),怀有“不同寻常的崇敬和仰慕”,“执弟子礼甚勤。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古代最大帝国的缔造者):“我宁愿在优美的学问方面胜过他人,而不愿在权力方面胜过他人。”在科林斯邂逅犬儒学派的宗师第欧根尼技——伎——妓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演示给别人看。
一位贵妇问:有什么用?答:刚生下来的小孩有什么用?当今西方的权威哲学家、德国的海德格尔说: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是一切东西中最有用的。
“大学是文明最美丽的花朵之一。为什么?当然不是因为教师们把其他人培养成教师……也不是因为教学是在生活中取得实际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实践性的知识是我们所认为的有用知识,那么我反而要说,这是因为大学保持、发现并且传递了无用的知识——因此它就成了将一个人培养成人的具体象征。
”——霍姆斯(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其三,对两种知识观的分析学理分析空间维度:完整与缺失的关系。
知识构成:学与术、实用与虚用的集合体梁启超《饮冰室书话》: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沉,投以水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
第二,时间维度:远见与短视的关系。波拉尼(博兰尼):为了掌握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必得学会许多无用的东西。这似乎也是人类科学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不可能先验地确知我们所获得东西的价值,所以人们若想确保获得知识的所有好处,唯一的途径就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去探索。
科学进步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每一步都急功近利。既然确信总结果是有益的,那么过分注重每个努力的直接价值实在是不明智。
风物长宜放眼量透过无用,看到有用第三,标准的质量:稳妥与欠稳妥以过去丈量未来、以已知丈量未知、以有限丈量无限实践验证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衰落的原因;“李约瑟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首先爆发在中国?——李约瑟(1900-1995),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工业革命与实用主义知识观的因果关系1810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第一辆火车比马车还要慢,靠马引导。
1903年莱特发明第一架飞机,飞行了五十几秒,高度为2米多,前进了200米。结论梁启超:(1873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在比较了中西知识观、纵览了中西兴旺历程后,感慨道:“凡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生存……就纯粹学者之见地论,只当问成为学或不成为学,不必问有用与无用。
非如此则学问不能独立,不能发达。”——《清代学术概论》陈寅恪(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