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的儿子座驾 吴仁宝的儿子怎么管华西村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3年7月,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因为他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创始人吴仁宝之子,村民至今亲切唤他"新书记"."小吴书记"今年特别忙,因为华西村的"走出去"战略他亲自抓.6月22日,本是休息日,采访定在早上8时.熟悉他的人一点不惊讶,"小吴书记"一直是全年无休的模式--接受采访之前,他刚刚从宁夏华西村调研而归;接受采访的当天,有两个考察团来到华西村,需要"小吴书记

2003年7月,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因为他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创始人吴仁宝之子,村民至今亲切唤他“新书记”。

“小吴书记”今年特别忙,因为华西村的“走出去”战略他亲自抓。6月22日,本是休息日,采访定在早上8时。熟悉他的人一点不惊讶,“小吴书记”一直是全年无休的模式——接受采访之前,他刚刚从宁夏华西村调研而归;接受采访的当天,有两个考察团来到华西村,需要“小吴书记”亲自交流。

12年的时间,华西村在这位新“掌门”的手里经历了诸多变化,比如以前华西村的富是家家户户住别墅,但到了今天,华西更有“看不见的”富——在海外开采的矿石“莫桑比克黑”效益显著,金融投资公司对外参股的银行、证券、上市公司等45家企业,去年完成净利润6亿多元,今年前5个月已完成10.1亿元的全年目标任务。

“你不变,市场逼着你变;你变,市场才跟着你变。”12年,一个华丽转身的新华西,掌门人首次一一讲述。

华西转型

“想来想去,最终确定学上海,哪怕慢一点。”这是“小吴书记”2003年底的决定。

2003年,全票当选华西村书记后,吴协恩做的第一件事是去调研。在他看来,转型,是华西发展的需要。但怎么转?他还没有想好。

于是,吴协恩先后去了北京中关村和深圳,第三站是上海。“如今的韩书记、当时的韩市长给我介绍上海当时的发展和方向,我定下了华西未来发展的基调。”时至今日,“小吴书记”言语之中依旧满是感谢。

当时的华西村,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搞高科技,一是走服务业发展之路。了解到上海将大力发展服务业,结合华西的现实,吴协恩决定紧随其后。“一来和上海地缘相近,可以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二来搞高科技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当时的华西还做不到。”

回到华西村,“小吴书记”提出了两个方向:华西的转型,一是从数量向质量转,二是从体力向脑力转。

数量转质量,就是不能再一味求大,明确大与好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久之后,华西村关掉了三家化工企业。事实上,当时这三家企业还有盈利,但利润率很低,而且继续发展对于环境不利。

体力转脑力,则是更加注重脑力赚钱。吴协恩提倡华西在金融投资上靠“脑力”赚钱,“能做的自己做,不具备条件做的参股做。”在海运海工及矿产资源开发上,则出一个管理团队负责“脑力活”,把“体力活”承包给别人来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些年,华西一贯强调从事的行业要兼顾短期、中期、长期三大利益,对传统产业与服务业“两手抓”。到去年底,华西村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已实现“四六开”。“服务业超过60%,经济是健康的。”而在吴协恩的计划中,要争取3-5年内实现“三七开”,即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

吴协恩一直说,经济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所以十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时,他在想一旦经济增速放缓了,该怎么办,也一早就筹备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两条腿”走路。

“转型更重要的,其实是理念的转变,不是非要换个行业才叫转型,也不一定都搞高科技才叫转型;传统产业做好了,让它更可持续、更有效益,也是一种成功的转型。”华西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一是对实体经济进行投入与提升。从2013年到今年第一季度,华西村先后对钢厂、电厂、化纤、棉纺、毛纺、铜管等企业的技改投入了6.37亿元。

二是把握与运用机遇。当前,华西人认为最大的机遇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而在此前的数年,华西村的海外战略已经提前启动。

三是注重转型的创新与开拓。华西村成功拓展了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

书记其人

刚在重庆办农贸市场,一转身又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在海上除了做运输,又开始进入远洋捕鱼领域;“华西村”牌的香烟和白酒之外,如今又多了灵芝孢子粉和山泉水等……

总之,经过10多年的调整和准备,华西转型走过了“起步期”,迎来了“收获季”,构成了欣欣向荣的两张图:一张是西部以重庆为中心,从西藏、新疆,到云南、贵州,中部以湖北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图”;一张是从香港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从阿联酋到莫桑比克的国际“路线图”。

2014年,华西成绩喜人,完成可用资金26.59亿元,上缴税金9.8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2%和12.19%,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而今的“中国第一村”,已经不是大家概念中的那个。而这些改变,和“小吴书记”搞经济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初,吴协恩在部队当兵,1984年就给自己设定目标:这辈子为华西创造5000万元的财富。在那个万元户都很金贵的年代,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目标定得了不起。

1990年,吴协恩当上铝制品厂厂长,当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元。但当时的他,满脑子在考虑的却是“无形资产”如何变现的问题。

“很多人说华西村有无形资产,给出了1亿元、10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品牌估价。可是我当时却真的一分钱也没看到。”吴协恩想,无形资产是不是可以变成有形资产?

1993年,华西村首次实施品牌合作,与江苏烟草合作生产,联合出品“华西村”牌香烟。当年,这款香烟就赚了千把万。

意识到无形资产可以这样转化,吴协恩又促成华西村成为五粮液最早的合作方,联合出品“华西村酒”。

1994年,华西村系列产品先后蓬勃兴起,效益很好。

品牌效应出来后,吴协恩想的是如何把管理的公司做得更大。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和父亲的发展思路有很大的不同。

采访中,他笑称父子关系是很微妙的,“父子通常彼此不交流,而是靠猜的。用内心去理解,就会有不少不理解的地方。”

最初的不理解,是吴仁宝不让吴协恩吃商品粮,那会儿农村人有机会能吃上商品粮是天大的事情,所以父亲的阻挡,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渐渐发现发展思路上的不同。比如老书记起初非常反对发展金融。

有一阵子,吴协恩经常陪老年人听评弹,他突然想明白,自己和父亲毕竟是两代人,想互相理解是很难的。那怎么解决和老书记的矛盾呢?向他学习!吴协恩自己偷偷摸摸搞金融,他的心理底牌,是当年老书记搞乡镇企业,也是偷偷摸摸冒着风险干的,真正如小平所说“摸着石头过河”。

他原本的打算是等到年底赚钱了,再跟老书记“交代”。结果一年下来,老书记发现村里有个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公司,竟然一下子赚了1000多万元,就让吴协恩放手去干了。

一时间,吴协恩为华西村赚钱赚得有滋有味。所以,对于自己当选华西村书记,他反而觉得是让老书记“打了一枪”。原来,“不习惯天天开会、满脑子想着赚钱”的吴协恩在2002年就被父亲叫去谈过话,但吴协恩明确表示不愿意当书记。此事搁置,没再提及。

等到了2003年7月的一次班子成员会议上,老书记说要退休了,吴协恩第一个就推荐了别人,但其他人(尤其是年纪大的班子成员)纷纷推荐吴协恩。他估计老书记和一部分人背着他提前讨论过,而他之所以全票当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在其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他是为华西村赚钱最多的人,而未来的华西村恰恰需要这样一个人。

人才人才

在吴协恩看来,未来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他一直思考的事情。

采访中,吴协恩提到最近华西村派了人去美国硅谷交流,年初还派过3个青年去西点军校培训了半个月……原来,这些都是华西村针对35岁以下年轻人专设的培养措施。

对于华西的年轻人,除了往国外送,还有“变形记”——从2013年至今,华西村已选派了100多名年轻人去参加这个活动。今年6月上旬,第三批共40名青年就被派往贵州穿洞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为什么送年轻人去锻炼?因为现在和年轻人讲华西的创业史,他们没有感觉。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更爱华西,更珍惜华西发展的今天。“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是爱村教育;到西点军校去培训,是专业教育,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团队精神。”

在吴协恩看来,这个时代,任何东西都在加速发展,今后5—10年,将是遍地黄金、充满机遇的5—10年。可以说,正是创业的最佳时期。“只要摸准经济规律、找到合适人才、坚定发展信心,就没有什么干不成,只有来不及干。”

吴协恩强调华西“集团多样化,分公司专业化”。所以华西每次要介入某一领域,总是先问自己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要做,最后,确定做与不做很关键的一条是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对于分公司的管理,他强调自主性。比如每年确定下一年的目标,吴协恩总是让各家分公司先“自报”。

自报的结果是,如果达到了小吴书记的预期,直接听他的就好;不符合预期的,则听理由、听原因,说得有道理,就遵照各家分公司的计划。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想让每一个人明白,不是“我要你去做”,而是“自己要做”。而吴协恩认为对员工而言比较好的目标,是踮起脚可以够到,“但不是跳起来,跳起来基础会不牢。”

和华西村的年轻人谈奉献精神,他们能做到吗?

吴协恩强调,华西需要的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能够出思想(即有自己的想法),要有奉献精神。但这个奉献精神,不是说不顾及自己,而是经历过“吃不饱饭时为了吃饭”、“口袋有钱后为了生活更好”这样的诉求,到了华西现在这个阶段,更多地想的是为了大家。

“而一切的规定,就先从我做起。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而应该换位思考。”

关于外来员工落户华西村政策的改变,吴协恩则这样解释:早在2002年,就有允许一部分优秀员工落户华西的政策,但村里的老百姓有想法,因为有的夫妻结婚落户没多久,就离婚了,几对夫妻出现快速结婚、离婚的情况后,不少村民拎起电话打给吴协恩“哇啦哇啦”说一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协恩让老百姓自己组织讨论,形成统一的办法再写到“村规民约”中。当时整整讨论了一年,涉及新老村民如何享受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的条款被写到了新的“村规民约”中。而由于“讨论的过程就是教育、统一思想的过程”,华西村的户籍问题各方达成了一致。

老书记曾说: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

“小吴书记”深以为然。

温度

采访约了很久,也访了挺久。

当天8时,穿着黑色布鞋的小吴书记已经等候在办公室。到中午11时半,工作人员几次提示时间,甚至拿来了催促小吴书记前往另一处的手机,但他却在挂完电话后,依旧认真地把问题回答完。

工作人员解释,当天恰好有几个事情挤到了一起,一个考察团前来交流,他们本想帮“小吴书记”推掉,因为要了解可以看视频,也可以给资料。但“小吴书记”觉得,既然远道而来到了华西村,尽量还是见个面,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温度。

“小吴书记”对上海既有感情又有了解。原来,他在上海做供销员的时候,曾在浙江路福州路待了4年,那时候经常路过汉口路,看到“解放日报”四个大字偶尔还会驻足片刻。他说自己在上海做供销员时到处求人,而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和他打过交道后90%的人都不会忘记他,因为他重感情。

他至今还有不少私交在上海,他曾在1992年劝他们“未来十年,投资买房”,听他话的人,从即将出国的人手中买房,都成了第一批买房受益者。在2002年,上海朋友问及未来十年之计,他的建议依旧是“投资买房”,只因“小吴书记”深信,上海不仅是全国的上海,更是亚洲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

对于自己当选华西村书记,他坦言有一个心理过程,从最初想逃避,到后来当作一份责任,希望今后能当成一份乐趣。

然而,父亲走后,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古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难在哪里?就在一个“守”字。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明白,原来,守是守不住的,只有往前走。

时至今日,华西村同时是一个华西集团。作为掌门人,他却婉拒任何人给他冠以“企业家”、“改革家”之类的头衔,因为在他看来,无论企业家还是歌唱家,能成为“家”的首先是榜样,而他自认为只是为华西打工,为村民打工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