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琳曾主持新闻联播 并主持过娱乐频道相关节目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肖晓琳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1962年8月-2017年7月),曾任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广

肖晓琳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1962年8月-2017年7月),曾任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回到长沙电台工作,尽管当时的工作条件辛苦,但她没有放弃。长沙电视台成立后,她又成为了长沙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后调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思考与观察》,也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封号不胫而走。随后又主持了《焦点访谈》、《半边天》、《社会经纬》。她还和其他人一起筹办了新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并成为了观众最满意的法制节目。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7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调入中央电视台。2017年7月,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癌症不幸离世,终年55岁。

肖晓琳是个多梦的人,做电视人一直是她的梦想。父母都是湖南大学教师,肖晓琳在校园里长大,至今对那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氛围情有独钟。小时候,她曾梦想当老师,大约从初中时起,她每天都听广播,渴望长大了去当播音员。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肖晓琳在志愿上填下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由于考试成绩优异,长沙高考办的一位老师为她可惜,冒着违纪的危险劝她改专业,因为当时播音员是“肉喇叭”、“传音筒”。原来社会上对播音员这么看!肖晓琳惊呆了,但她还是毅然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时她大病了一场,特别想家,便回到了长沙,进了市广播站。尽管办公条件和设备非常简陋,录制条件很简单,但肖晓琳却不改初衷。不久,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成立,肖晓琳成为第一批播音员,那年的大年三十是在采访车里度过的。

1985年初,长沙市电视台成立,肖晓琳又成为市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1987年,肖晓琳又一次来北京,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中央电视台以报道社会焦点,针砭时弊为目的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三次上马,迫切需要一位新闻评论人,30出头的肖晓琳成为最佳人选,于是她走进《观察与思考》,也走进了中国社会的漩涡中。《观察与思考》是全国第一个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作为主持人的肖晓琳以其严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面美人”的称号不胫而走。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使肖晓琳心情格外沉重,在主持节目时笑不起来。肖晓琳用了两年的时间到西南、西北最苦最穷的地方采访,整日奔波在乡村田野,饿了就啃几口老玉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她不在乎,可看到一幕幕悲剧,她流泪了:李春伟因父母离婚而出走,为了逃避剧烈的心痛,13岁的他用烟头把胳膊烫得伤痕累累,甚至还烫伤了眼睛;宋光义刚12岁,却已离家“自食其力”了好几个月;一位抗日烈士家属7口人挤在一间家徒四壁、摇摇欲坠的土房里;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只因交不起几十块钱的学杂费而不得不辍学……肖晓琳的心弦被深深地触动了,她发自肺腑地呼吁——让我们伸出双手。在目击了常人难以想象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一面后,肖晓琳怀着切肤之深的爱与痛,投入到工作中。《观察与思考》因此成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振聋发聩的暮鼓晨钟。随后,肖晓琳又参与创办了《焦点访谈》、《半边天》等栏目。看到年轻人相继进入了角色,肖晓琳离开了正干得红红火火的栏目,前往美国“充电”。她悉心考察了美国电视业的现状、走向和管理、经营及制片人制等。美国之行使她思路大开。回国后,她谢绝了许多栏目的加盟邀请,选择了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社会经纬》,并与他人一起积极筹备创办一个新的法制栏目。

1999年元月,通过“新闻介人、专家参与、大众评说”方式对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评论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正式推出。多年来,肖晓琳没少与社会问题和案件打交道,接触了不少社会阴暗面,可是她依然激情满怀“因为我是与梦想同在!”2001年荣获“金话筒”奖 特别金奖如果新世纪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大厦,法律,就是它钢筋铁骨般的基础结构。新世纪,新生活,欣欣向荣的日子靠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努力。人生路上,《今日说法》与你同行。1989年《新闻联播》的肖晓琳1989年《新闻联播》的肖晓琳《今日说法》栏目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纸箱申诉材料,栏目的公开电话一天中也难得有几分钟空闲。而在所有的来信和电话中,有70%以上的当事人是在诉说权力部门的某些人对自己的不公和侵犯。即使无法准确有效地核实每一起申诉的真实性,我们仍然不敢忽视和怠慢这些呼声。道理其实很简单:在执法部门的强势面前,如果一个人在执法部门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出路时,他就会渴盼一个更有权威、更加高明的“高青天”来主持公道——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舆论监督,也就是我们身上。作为记者,我们理应竭尽心力去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尽到职责。但是,我们的力量有多大?一方面,在我国目前社会,这种舆论监督还远不够成熟和有效;另一方面,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舆论监督都不会有至高的权力和无限的自由。在一个走向成熟的法制社会中,需要有一种制度,去制约强势,规范行使权力的人。

记得两年前,我在美国学习期间,朋友向我说到这样一件事;克林顿总统在刚刚就职时,雄心勃勃地为自己搭班子。他精心选择了一位强干的女士作为他的司法部长提名人,却不料国会对这位女士作资格审查时,她被查出“双重违法”行为,顿时舆论哗然。这位被许多美国人认为“历来洁身自好”的女士究竟做了什么?她只是曾经雇了一个没有合法工作身份的墨西哥小保姆,并且在雇用期间,没有替那位小保姆纳税。有人说这位女士是“小河沟里翻了船”。她只不过是做了一件美国主妇都做了的事情。但这对于一名司法部门的候选人,就绝对是一桩原则性的大事了。此事之大,后来又使克林顿总统推出的第二个司法部门提名人自己举手投降了。原来。她家也有过一个墨西哥小保姆。我曾问过《今日说法》的记者们,在一个逐渐成熟起来的法制社会里,记者还会是“无冕之王”吗?观众还会像今天这样,满心指望着以新闻报道的“杀伤力”去对付司法腐败吗?或许更多的是依赖于一种制度吧。这种制度使执法者们时时处于多监督之中,使他们检点自己的行为,小心翼翼地依法执法。在这种制度下,一个本该懂法的执法者如果违法越权,那么他所惹上的麻烦,一定会比普通公民大得多。他们会因为自己哪怕是在细小处的违法而触雷,去付出成倍的代价。回首往年,张金柱不是被处决了吗?姚晓红不是被推上被告席了吗?真真切切,我们听到和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审务公开”、“警务公开”、“检务公开”的实例。回首共和国的法制历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一个新世纪充满希望!

2017年07月,央视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在美国治病期间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