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益新医改 曾益新:新医改方向指向中国医疗体系最短板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指向中国医疗体系的最短板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周婷玉)“最值得高兴的是新医改的方向是对的,路径是正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曾益新日前谈及新医改时指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指向了中国医疗体系的最短板块,揽括了中国医改的最核心内容。
作为新医改的深度参与者,曾益新曾多次参与医改实施方案的修改制定。结合对“看病贵、看病难”的分析,他认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炼出了推进中国新医改的切入点。
他说,所谓“看病贵”主要是“以药补医”的趋利机制和个人支付比例过高并存的问题。就“以药补医”而言,应该变“以药补医”为“以技补医”,消除药品流通环节的虚高收费,理顺技术服务价格体系,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就个人负担的费用比例过高而言,这几年大力度推行的新农合、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就是旨在建立一种社会互助和疾病风险分担机制,减轻个人及家庭看病负担。
“新农合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保险网络,覆盖8亿多农民,虽然其报销幅度仍有限,但基本的药物和治疗费用也能够报销到60%-70%,这个‘保基本’可以说是保障了农民们的基本生存权利。”曾益新说。
关于“看病难”,其实主要是到大医院看名教授难。“老百姓干嘛一定要半夜排队挂号挤到大医院去呢?还是担心基层医疗水平不高,怕误诊误治。”曾益新说,因此,近三年医改把“强基层”放在了第二位,国家投入不少钱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不仅硬件有了大幅改善,还对几十万的乡村医生开展了挨个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也改善了他们的待遇。
国务院今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大规模推行全科医师制度。曾益新说,这就是想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医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彻底改变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就医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水平全科医师。“不过,要真的把读了5年本科又加3年全科培训的医生吸引到基层执业,的确需要有特殊的政策才行。”
近三年医改的第三个要点是“建机制”。曾益新说,这是针对大医院的,就是要把大医院管好,提供好的服务、确保好的医疗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这些年少数大医院乱收费、收红包回扣、不规范行医等问题屡见报端,新医改这几年,卫生行政部门也不遗余力地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整顿,如从“反商业贿赂”、“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合理用药行动”、“优质护理单元建设”,到“预约挂号”、“节假日门诊”、“三好一满意”等等。
各个医院开始了从比规模到比管理、比内涵建设,这些一点一滴的“改良”其实也是在“建机制”。
常有人说,新医改改了三年,大医院还是人头挤挤,看病难基本没什么改变。对此,曾益新指出,大医院就像一座塔的顶部,自身要强硬起来,其底部更需要夯实。底部要夯实,从硬件到软件,特别是好的全科医师要培养出来、沉得下去,才能起到过滤病人、分流病人的作用,这需要时日。
曾益新认为,如果说“强基层”是夯实底部,“建机制”就是着眼于让顶部强硬起来,两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医疗系统才能有切实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