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从衣俊卿事件看中国式反腐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境外网站上看到一篇匿名作者的文章:“请公正对待衣俊卿先生”.神秘作者身份不详,可能是衣俊卿身边的人.仰慕他的学生,甚至可能是他“小n”中的一位,我不得而知,但见他“护衣”心切,写的文章像替衣俊卿开脱的公开信,也像被告上庭受审时的辩护词.“衣先生实际上是很温和善良的人”;“如果是那种恶官,早就摆平了这事,根本不至于到今天”.作者似乎默认了衣俊卿的风流韵事,却又将他形容为“体制问题不解决”的“牺牲者”,肯定他是学者型的官员.“缺少防人之心”,“单纯”,被人“不择手段利用”.文末,作者还提高姿态

在中国境外网站上看到一篇匿名作者的文章:“请公正对待衣俊卿先生”。神秘作者身份不详,可能是衣俊卿身边的人、仰慕他的学生,甚至可能是他“小n”中的一位,我不得而知,但见他“护衣”心切,写的文章像替衣俊卿开脱的公开信,也像被告上庭受审时的辩护词。

“衣先生实际上是很温和善良的人”;“如果是那种恶官,早就摆平了这事,根本不至于到今天”。

作者似乎默认了衣俊卿的风流韵事,却又将他形容为“体制问题不解决”的“牺牲者”,肯定他是学者型的官员、“缺少防人之心”,“单纯”,被人“不择手段利用”。

文末,作者还提高姿态写道:“偏执地咒骂某个人,未必能实现你的单纯和祭你的刀”——不知是在批评最近跳出来痛批落水狗的媒体,还是将矛头指向将衣俊卿免职的中共高层?

话说上周,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被情妇一封12万字纪实小说所累,在事件曝光的一个月后,终于因“生活作风问题”丢官。

根据他情妇常艳那部“准色情小说”级的12万长文,这位研究马列主义的副部级高官,私人生活中全未恪守共产主义的精神,接受下级贿赂,与不止一名女研究员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衣俊卿免职消息上周四公布后,舆论界立即对他展开炮轰,杭州《钱江晚报》那抢眼的标题:“满嘴马列,满腹盗娼”,估计让许多人大呼“骂得好”。

对于因工需要,不得不跳段读过那12万长文的我而言,这篇奇文确实让人惊愕与愤怒。

首先,让大家读这么冗长的文字,才那么点内容,就叫人不忿;其次,为人情妇,竟然将自己与男上司17次开房偷情的情史公诸于世,中共高官面不改色接受下级贿赂,也清楚展示了官场道德败坏的程度。

如果所描写的属实,这对男女主人翁实在让人难以同情。

然而,重看前述的“辩护词”,我猛然意识到,这也是一个多月来,公开平台中承载的、代表衣俊卿的唯——把声音。按照法治的精神,公开审讯与被告人享有平等的辩解机会,都是法治的必要条件,恰恰在近期的多个腐败案中,被告人的辩护这一环节几乎不存在。

中国主流媒体最近时不时盛赞中国进入“网络反腐”的新时代。

不容否认,近期因网民举报落马的官员,比过去明显增加。不过,就最近多宗官员因陷入情色丑闻丢官的案例看,人们的感觉是,他们恐怕不是官场中最腐败的,落马更多是遭情敌、政敌攻击的结果,不全属反腐之功。

中国式反腐的特点是:调查与审讯的过程主要在密室中进行,又常以“运动式”、“突击式”形式出现。

不论在网络出现以前还是近期,情况并没有太大差别。今昔最大的区别是在于:过去若试图以反腐作为打倒政敌的手段,你必须拥有一定权势才能进行;如今较低阶的官员与普通民众也能借助互联网来启动这个过程;同样的,“被告”有了在网上放话以辩解的机会,政治的开放程度有所提升。尽管整个主导权还是掌握在高层手中,如纪检机关,主管网络言论的宣传部门等。

然而,这样的反腐,与按照法治手段下的反腐,毕竟是两回事。

“运动式反腐”的权威感与公信力明显不如法治手段下的反腐。

“网络反腐”,说到底,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引入网络的力量,利用官场中人的竞争关系来提升对权力的制衡,也能产生威慑力。但这种反腐走得了多远呢?对于这个问题,党内精英倘若不是不明白,就是大家内心深知腐败实在过于普遍与严重,不反腐可能亡党亡国,真正地深入反腐可能动摇国本,只能抑制得了一时算一时,考虑不了那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