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结婚真的那么难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有的人把婚姻看得很灰暗而产生了“恐婚症”,有的人在择偶过程中感到不适,把婚姻幻想成小说和电 影。心理专家提醒“剩男”、“剩女”们要看到婚姻的“解放”功能,克服焦虑,主动出击,多参加社会活动,可大大增加遇到佳偶的机会。
一名女秘书想结婚想了很多年仍然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原来她有“恐婚症”,对男人有着莫名的厌恶,遇到潜在的结婚对象时就会找借口不再约会。尽管她对婚姻 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有时却想到反面去:“我6点才下班,然后我不得不回家做饭给某人吃。我洗他的衣服,当他有性需要的时候要和他同房。我还得担心他怎么花 我的钱。”
很多人都像她一样,担心婚姻成为自己的束缚:我不想听对方的颐指气使,不想整天伺候一个人,不想连买辆车都要得到对方允许,不想晚上和朋友玩得很晚要解释,不想睡觉时床被别人占去一大半!
大多数人都不会“剩下”,最终都会结婚,有的还反复结七八次,甚至跟同一个人就结两三次——分开后想起了对方的好,复婚后又想起对方的不好。但是有的人 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而年龄却越来越大。美国焦虑症治疗专家弗雷德里克·纽曼博士认为,如果你认为结婚是不愉快的,那么你就不太可能找到合适的结婚 对象。
结婚有什么好?一旦结了婚,你就能整天和一个人在一起,能方便地享受性爱,能自主管理二人世界,两人的收入加起来能在经济上有更多选择,还能名正言顺地生孩子……纽曼称,婚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解放,“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结婚,但结了婚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卡罗林·考夫曼博士认为,婚姻幸福还有运气的成分。走运的话,你碰到一个好的,至少也可以忍受彼此,能够共同生活下去。没遇上对的人,保持单身也不一定是坏事,不宜简单地让找不到对象的人“不要那么挑剔”。
每个人都有很多潜在的结婚对象。纽曼介绍说,人们找对象通常有三种模式:
1.遇到住在你附近的人。这种方式产生的合适对象不会太多,而且生活在大城市里,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非常严重。
2.在工作中发展恋爱关系。虽然不受老板的欢迎,但办公室恋情照样发生。然而时间长了,工作场所的男男女女都结婚了。
3.参加社会活动时认识。这包括学术研讨、体育运动等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还包括网络交友。拥有某种兴趣爱好的人容易吸引其他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
纽曼建议找不到对象的人到容易遇到对象的地方去,“如果一个人真的想结婚,那么遇到的人越多,认识到适合结婚的对象的机会就越大。”
莎莉年轻、漂亮,父母和朋友都说“你不愁啊”,但她就是找不到对象。刚刚从护校毕业的她在一家医院找到工作,医院里有很多年轻的男医生,按理说会有不少人追求她,但事实上就是没有。纽曼花了好长时间,终于搞清楚了原因。
原来,莎莉是一个“隐形人”。通常,一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在走廊碰面都会相互微笑致意,或者在等电梯的时候说说天气等没有特定收听对象的话。莎莉没有那样的习惯,而且她用头发遮住自己的眼睛,走路与别人碰面时一般会望向另一边。
莎莉承认喜欢一个实习医师,有次她喉咙发炎就是他帮忙看的。纽曼建议说,下次你在走廊碰到他应该有所表示,送他一包咖啡作为感谢。莎莉不同意:“不行,我不能那么主动。”唯一能让莎莉放松的地方是在酒吧。因此,她只能遇到泡吧的男人,最后嫁了一个酒鬼。
纽曼指出,电影情节中那种被动的“转角遇到爱”是不现实的。如果主动表示自己的喜爱,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大许多;如果不采取主动,就会给人一种印象:你不 想见任何人。想结婚的人应大方地承认自己希望遇到某人,不应对此感到害羞,更不要把这当成“饥渴”的表现,因为正常人也有类似感觉,别人是能够理解的。
34岁的玛丽在一家跨国企业做到较高的职位。她拥有研究生学历,一次放假竟然郁闷地宅了两个月,原来她已经有一整年没有和任何人约会了。她感到孤立,希望结婚。纽曼发现她也是个大美女:“这怎么可能呢,你找不到人约会?”
玛丽说:“我只有在工作的时候会碰到男人,但他们都结婚了。”
玛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此外哪里也不去。对于纽曼建议的约会方式,她说会很害羞:“我不是那样的人。”结果她一直宅到假期结束,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
考夫曼称,约会不一定是有趣的经历,起码有些人是不喜欢的。他们性格内向,有社交焦虑,或者被人拒绝过,就不再想和陌生人约会。如果他们忙于工作,那么障碍又多了一重。
纽曼称,“我不是那样的人”这类想法应该放弃,如果你为此感到焦虑,那么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任何焦虑都会消失。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