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块广告牌》比没有真相最残酷的事?你不知道的细节?
"当真挚的心已枯萎,所爱的人已逝去,谁还愿留在,这荒凉的世上独自凄凉?"清晨的薄雾,荒芜的乡村,破败的公路,忧伤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缓缓而来。海耶斯开车路过女儿被奸杀的公路,与三块无人问津的户外广告牌迎面相遇,电影就这样开场了。
几天以后,红底黑字,三块全新的广告牌相当触目,上面分别写着这样三句话:"强奸致死。""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按照惯常好莱坞电影的套路,这可能是一个因为警察懒政而导致凶手逃脱,而后花两个小时跟随愤怒且充满戾气的母亲,找寻到凶手和真相的故事。很遗憾,两个小时以后,你可能比这位母亲,更泄气、更失望、甚至更愤怒,因为没有真相。
真相之外,更让人无法甄别的可能是所谓的"好人"与"坏人"。
电影开篇有一个并不太为人注意的细节,当海耶斯来到那间生意惨淡的广告公司办公室,娘炮的广告公司经理正翘着脚拿着一本《好人难寻》。那是著名作家奥康纳的代表作,它似乎与这个故事发生的小镇互为映射:虽然爱着女儿但暴躁的母亲、不忠而浅薄的父亲、轻佻不幸的女儿、软弱无能的哥哥、种族主义与酗酒严重的警察母亲、妈宝且仗势欺人的警察、墙头草的同事、略有良知却早亡的警长、唯利是图的广告经理、不知道在哪里迷奸过少女的退役军人……这个镇子,看起来"好人难寻",剩下的不过是懒政的警察,破败的人心和封闭的气氛,惨死的女孩甚至都唤不醒任何人。
这真是槽糕的人们和世界。但很快,观众就会在那些更加糟糕的误会和冲突中发现,小镇也并非好人难寻。海耶斯把牙医的手指钻了一个洞、把温和的神父粗暴地请出家门,癌症警长饮弹自尽,娘炮警员砸店打人,前夫放火烧了广告牌,而小镇居民的恶意让粗鄙的母亲最终在愤怒中一把火烧了警局……如此密集的反转,几乎没有喘息的情绪不断爆发,却最终让人恨不起来。每一个人似乎只是在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没有恶意的样子。
评判一部电影高级与否,有时候会用一个粗陋的标准,那便是能不能用一句话讲完故事,显然《三块广告牌》完全不能;评判一部电影高级与否,有时候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那便是影片中的小人物是否都有恰如其分的精准表演,显然《三块广告牌》做到了。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进入大众视野的卢卡斯·赫奇斯,只在前半部分出现的伍迪·哈里森,表情阴鸷的泽利科·伊万内克,还有拿下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山姆·洛克威尔,所有人都不争不抢,安之若素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
至于母亲海耶斯的扮演者,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再次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更是实至名归。两个小时里,这位充满了仇恨和愤怒的母亲,几乎冷酷到没有表情,却全都是戏。
比如,广告牌被烧毁后,早晨起床的她,穿着女儿的玩偶拖鞋,用一只脚和另一只脚对话来给自己勇气。比如,和威洛比警长谈完话不欢而散,准备离开时重病中的他突然吐出一口血,溅在她脸上,警长惊恐地解释:"这是个意外",她也很惊恐,但却安慰道:"I know,baby."(我知道,宝贝)。比如,独自在广告牌下种花,一只小鹿经过,她把那当做是自己的女儿,喃喃自语,眼睛里尽是柔情。当小鹿去往它的森林,她再也强撑不住,埋头痛哭。这些细碎的光影里,有一个母亲的孤独无助,一个女人的善良脆弱,也有导演关于恨,爱的温柔和解。
大概会有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长叹一声,觉得人生悲苦而沉重。因为导演不仅没有给予酣畅淋漓的真相,甚至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在冲突、暴力、误会和矛盾的一次次演进中,把这个令人无奈的世界,和关于这个世界的脆弱、无助和孤独展露无遗。尤其,这样的无奈和无力,或许更接近生活本来的模样。
每个人都有疤痕,迪克森的在脸颊,海耶斯的在心里。所幸,两个人最终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