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冯小刚,终于将青春的荷尔蒙洒满银幕!
国产电影在本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贺岁档。
在被纳入贺岁档的电影里,有两部大导演的新作,显得格外出挑,鹤立鸡群。
这两部,一部是陈凯歌两年磨一剑的《妖猫传》,另一部则是冯小刚极富自传色彩的《芳华》。
如果非要二者选其一,迷叔可能,会投《芳华》一票。
芳华
无独有偶,和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一样,今年的《芳华》,也经历了改档风波。
宣布定档的那天,冯小刚发了条微博——“久违了贺岁档,物是人非了。”
没有任何人,能比冯小刚更有资格说出这句话了。
1997年,他拍出了内地电影史上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
从这时起,内地贺岁档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20年过去,他前后一共拍摄了11部贺岁片,是中国贺岁档真正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凭借着贺岁档积聚起的票房与声望,他成功登顶成为了“中国最卖座导演”,高举中国商业电影大旗,昂首走在最前面。
然而,近几年,冯小刚的画风却突然变了。
这种变,不仅表现在他犀利无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语中,更十分鲜明的表现在他的电影中。
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在于,他不拍喜剧了。
他开始放下曾经的考量、曾经的顾虑,放下对票房的担忧,去痛痛快快的拍一些自己真正想拍的电影。
从《集结号》到《一九四二》再到《我不是潘金莲》、《芳华》,这个过程,是冯导放下过去开始蜕变的过程。
1958年出生的他,到明年也就60了。
年近花甲的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极尽洒脱的做自己了:
“我一辈子没有出圈,我快60了,老想做一点出圈的事。”
拍了半辈子年度票房冠军的他,终于有底气,可以不再因被票房所左右而束手束脚:
“赚钱的目的是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折了也不用愧对金主。”
正是有了这层底气,冯导近年来的作品,才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真实。
于是,《芳华》也由此而生。
电影《芳华》由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
只不过,和其他的电影改编不同,《芳华》小说的诞生,是建立在冯小刚和严歌苓的各作意向上的。
简言之,就是两人先有了改编电影的打算,然后才进行的小说创作。
严歌苓和冯小刚同龄,两人都曾在文工团中待过。
两人所司的职务不同。
严歌苓从小跳舞,是文工团成员,常常活跃在台前;而美术专业出身的冯小刚,则在文工团中担任美工,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相似而不相同的经历,让两人分别从那段文工团岁月中获得了不同的青春感悟。
他们用《芳华》,拍出了他们那整整一代人的故事,拍出了属于他们的“青春残酷物语”。
影片中,黄轩饰演的刘峰,是一个好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工团中,活跃着很多像刘峰这样的活雷锋。
他任劳任怨、为人民奉献、做一切好事,堪称教科书级的「好人」。
在别人眼中,「他比雷锋还雷锋」。
他心思敏锐、心灵手巧、待人温和、无可挑剔。
这些极度优秀的标签,贴到他身上,让他变成了英雄,一个圣洁的英雄。
对英雄式的人物,人们总是苛刻的。
优秀了,还想要他更优秀。
于是,在别人眼中,成为了英雄的刘峰,不能有任何污点,不能有七情六欲。
从成为英雄的那一刻起,刘峰就失去了自我。
可是,人无完人。
终于,自听到邓丽君演唱的“靡靡之音”起,刘峰的春心也随之动了起来。
青春的荷尔蒙,终于不受控制,肆意的飘散在了空中。
因为这种感情上的放飞自我,刘峰最终被迫离开了文工团。
离开后的他,前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
在那里,他不得不接受血与火的洗礼,急速成长。
为了表现战场上的激烈战况以及刘峰的性格跨度与命运转变,冯小刚在影片中,用了一个长达6分钟的长镜头。
这6分钟过去,刘峰将不再是曾经的刘峰。
一场撕裂式的成人礼,就此落下帷幕。
青春,终究成了,记忆里那个回不去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