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林收藏 张春林:收藏是不断学习研究的互动过程
张春林的收藏,一开始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下意识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个人是无意识地到现在,我没有刻意享受它,就是当时我买这个东西之前,没有刻意收藏。"张春林学美术出身,那时他在中国青少年出版社工作。
凭借学美术练就的眼光,刚开始是很巧合地注意到老家具的美,而后因缘际会,张春林去了家具收藏家张德祥先生的库房。"我看完以后就有感受了,然后听他讲,看他怎么看东西,跟他学习,我想他有他的经验,他讲了很多很多关于家具的知识。"于是,1997年那一年,张春林一上手就买了张德祥的几件东西,只为学习用。"那时候没有价值概念。"张春林说。
此后,张春林开始发展很多人去乡村买家具,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沧海遗珠一一打捞出来,这中间不乏失败的经验。他坦承:"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受伤,有些人说实话,有些人说谎话,但这种坎坷吃亏的经验必须要有,都能让你在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体会。"是"收集"让张春林准确地界定了自己最初的收藏行为,正如他所说:"现在才知道叫收藏,过去没有找到它的高度,收藏是一个有高度的事情。"
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张春林也出售这些家具,那时候大部分是卖给外国人。卖了一些后,他开始觉得不对劲。"十年前我意识到这东西不能这么卖,外国人一顿饭钱就把家具买了,我就想为什么?这些家具这么好看,以后中国人也会喜欢的。
"凭借这样的直觉,张春林开始从"收集"向"收藏"慢慢转变。"收藏家是一个慢慢转换的过程,到了一个专业的情况下就舍不得去卖它。或者没人知道它,最后必须得收藏,我就得想办法找钱来保护它。
"在收集和买卖的重复过程中,张春林有了专业的知识积累,知晓了一件家具的价值所在,开始有意识地保留一些东西,对一些老家具也不急于出手,而这个且行且止的过程对他来说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凡是你不了解的你不理解的你就应该等一等,再看看书研究研究,这个学习是靠收集、买卖、修复、市场等很多环节完成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