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析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405年7月11日(即明永乐三年)郑和率领20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包括官兵27 800人,从南京龙江港起航,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湾编队集结,驶向福建长乐的太平港驻泊,以等候东北季风。冬天,东北季风来临,郑和船队便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正式扬帆远航;经过南中国海西部沿海海域,首先到达越南的占城(今归仁),然后到达印度尼西亚的达爪哇(今爪哇岛)、马来西亚的满剌加(今马六甲)、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旧港(今巨港)、阿鲁、苏门答剌(腊)、南巫里。
再从南巫里出发,横越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到达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然后绕过印度半岛,先后到达印度的小葛兰(今奎隆)、柯枝(今科钦)、古里(今卡利卡特,位于印度半岛西南端)。
当郑和在古里修整待航数日,并在该地立碑纪念。碑文说: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最早建立的纪念碑。
在郑和的巨型宝船中,至少有40多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仪器和武器装备。像这样大规模的船队、如此精良的装备配置,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头一次,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
根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再加上文字的叙述,了解郑和下西洋是不是变得容易一些了呢?郑和下西洋的辛苦没有白费,它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