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年轻人还要继续被你们误解

2019-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长假期间,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刷屏朋友圈.让外界意外的是这部剧获得了口味刁钻的年轻人的喜爱. 导演李路感慨:"年轻人喜欢这部剧,非常之重要.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PS.还好<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大家误解惹) 这部被年轻人看上的"神剧"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人民的名义>"规格"之高,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深度开创了新境

小长假期间,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刷屏朋友圈。让外界意外的是这部剧获得了口味刁钻的年轻人的喜爱

导演李路感慨:“年轻人喜欢这部剧,非常之重要。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PS.还好《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大家误解惹)

这部被年轻人看上的“神剧”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人民的名义》“规格”之高,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深度开创了新境界,高在1.2亿投资创下同题材电视剧之最,也高在让国产剧有了高颜值高智商检察官等方方面面。

在90后年轻人主导的豆瓣网上,这部剧的评分从9.0高开,播至第四集时评分已达到了9.1

期间,《人民日报》也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颇高。

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很多负责制作的“90后、95后”都喜欢上了这部作品,这也让导演李路感到很欣慰。

“过去10年,年轻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戏,常见的要么是婆媳,要不然就是玄幻仙侠二次元,很少切切实实表现当下生活的,我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在拍摄时,导演李路也特意加入了时代感比较强的形象,也是希望从另一方面拉近年轻观众。

“因为周梅森以前作品里很少出现情感和家庭,比如领导一般都很少涉及家庭生活,这次我们都设立了感情线。”

舔屏时间▲

在导演李路看来,与年轻一代观众的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

总制片人高亚麟对“吸引到年轻人”表示很意外:“说实话,我们很担心90后会不会爱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事实证明反馈不错,看来无论90后、80后,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

现在,一部电视剧中演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还能吸引20多岁的年轻人,这不是常理、逻辑可以预判的。李路感慨:“年轻人喜欢这部剧,非常之重要。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

这部剧能火,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因于“尺度大”。

2004年之后,受政策影响反腐题材电视剧逐渐淡出荧屏,几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在此期间,该剧编剧周梅森也陷入了创作困境,几度搁笔。

转机出现在2015年初,伴随着国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剧中心三顾茅庐,力邀周梅森参与创作。

来者有一句话最终打动了周梅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文艺创作不应该缺席”。

该剧以某部门的一位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开始,抽丝剥茧一步步牵出错综复杂的内幕。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剧中还有政法帮、秘书帮等的争斗。

前些年在小说创作中颇有顾虑的周梅森坦言,自己剧本写到半途还在考虑,“情节应该触及到怎样的程度才最合适”?

结果,他得到的鼓励是———“反腐形势那么严峻,你能这么轻描淡写吗?”周梅森相信,反腐剧的春天又回来了。

在创作这样一部大尺度的反腐剧时,导演李路也坦言自己有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题材,所以这部剧终归是带着一定风险的,能否顺利过审就是最大的考验

《人民的名义》拍完送审时,编剧周梅森曾跟导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删掉5集、改1000次的准备。”然而没想到的是,审查仅仅十天就通过了,这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送审时,分别修改了许多回,而《绝对权力》更是差点就被“毙”了。

投资方之一的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表示,此次审核部门都对这部剧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他们都带回家去看,熬夜去看,他们各个审委都真的是这样,一个礼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给提意见,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当时给出了‘气势磅礴,石破惊天’这样八个字的评价。”

部分资料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