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 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早期复极综合征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多数情况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良性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故对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认识。同时其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其他器质心脏疾病,故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病因
近些年,随着心电图的广泛应用ER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有关,这种改变应属于正常变异。
发生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肌
心电复极的变异有人认为ERS系因部分心肌在整个心室除极尚未结束,提早复极的结果,多见于前壁心外膜下心肌故ST段移位以V2~V4为显著因而称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2.交感神经兴奋性
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ERS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运动员,绝大多数有心动过缓,睡眠时ST段升高更为明显。但用阿托品并不能使ERS的特征性心电图消失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随心率增快ST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ERS的特征消失,故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迷走神经的影响减弱有关。
3.先天性因素
国内有报道一家兄弟7人均有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故,不排除ERS有先天性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ERS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或电生理异常,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占优势的表现常感头晕、心悸易疲劳、心前区不适,刺痛或挤压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臂。心前区痛与体力应激无关,服硝酸甘油类不能缓解。ERS患者长期随访X线胸片、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1.J点抬高
J波明显,QRS波群终点与ST段连接处的J点抬高,可见明显的J波。J波在V2-5或II、III、AVF导联上最为明显。有时V1、V2导联出现J波,使QRS波群呈rSr型,而类似右束支阻滞的改变,但v4-v6导联S波振幅明显降低或消失。
2.ST段斜型抬高
(1)出现导联通常在V2-V5导联和II、III、AVF导联明显。V3、V4多见,其次分别为I导联、V2和V5。aVR导联不抬高。胸前导联ST段抬高可单独出现,而肢体导联抬高则一定伴有胸前导联抬高。
(2)形态及幅度ST段呈凹面向上及弓背向下抬高。从J点处抬高0.10~0.60mV,最高可达1.0mV以上。V3导联抬高最明显,但V6导联很少超过0.2mV,肢体导联很少超过0.2mV。
(3)ST段抬高不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
(4)演变情况ST段抬高可以持续数年,每次检查抬高的程度可以变化较大。随年龄的增大,ST段抬高的程度可以逐渐下降。
3.T波高耸
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上可以出现T波的高耸,两支不对称,上升支缓慢,下降支陡直回到基线
4.胸前导联
R波增高,S波变浅或消失。
5.基本节律
多为窦性心动过缓,也可以为窦律,少数为房颤或房扑。
6.心电图改变
(1)早期复极综合征图形可以持续存在,但运动、过度换气及心率加快时,ST段可以暂时回到基线。
(2)合并冠心病时,在心绞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可以暂时回到基线,在症状缓解后恢复原状。变异性心绞早期复极综合征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可以进一步抬高,T波也更加高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