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的作用介绍 为什么受伤时总是用冰敷

2018-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利用燃烧皮下脂肪产生热量以维持局部恒温的原理来进行,因此,对于皮下脂肪越厚的人效果越好.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夏季塑身,操作很简单. 急救中应对

利用燃烧皮下脂肪产生热量以维持局部恒温的原理来进行,因此,对于皮下脂肪越厚的人效果越好。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夏季塑身,操作很简单。 急救中应对不同的伤口和疾病,需要掌握的急救措施是各有不同的,急救方法中冰敷是较为常用的,那么你知道冰敷的效果有哪些?冰敷的方法有哪些?

冷疗使患处局部温度下降,减低细胞代谢,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因此可以减轻组织细胞的继发性损伤。

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血循减少,因而降低组织新陈代谢率,抑制炎性反应,这对运动伤害或急性关节炎如痛风、退化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若能在第一时间使用,事半功倍。若错过这时机,炎性反应已进行或如火如荼,要不要冰敷,须视临床症状决定,不是一味口诀式的“前三天冰敷、后三天热敷”。

生理上,当温度降至廿度时,骨胳肌的肌纺锤反射会受到抑制,肌肉张力减弱,痛觉神经传导也会变慢或被阻断(低到十度时),产生有效的止痛效应。另一方面,低温会强化胶原纤维(肌腱、韧带、软骨等均属之),使受伤的肌肉、肌腱伤害不后续扩大。

医界发现,急性关节炎时用冰敷降温、降血循,除了遏阻炎性反应外,也比较能维持关节内的低氧恒定(相较于大气的21%,关节内含氧量只5%),提供软骨细胞较佳存活环境,免于轻易雕零。这项发现是否某种程度上就是抗氧化理论的延伸,是否因此减缓退化性关节炎的发生,医界已密切注意。

冰敷应分次做,间隔至少卅分钟或更久,重要的是每次不超过十五至廿分钟,冰太久会使局部血管过度收缩造成冻伤,甚至对周边血管病变者,产生坏死,严重者须截肢。而关节部位的冰敷须以柔软、内置碎冰块搀水(各一半)的乳胶囊,轻轻覆盖才能均匀降温;切忌拿出冰冻层硬梆梆的冰袋,不仅无法有效冰敷,反而会在关节隆突处造成冻伤。

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7°C的冷水中,3-4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小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热敷则可使局部血循增加,有助移除肌肉疲劳所产生的乳酸堆积或炎性物质,因此也有消炎作用。温热使人身心怡畅、懒洋洋,肌肤舒展,因此,对慢性、长期的肌腱炎,像下背痛、颈肩症候群、过劳性肌腱炎、疲劳、局部酸痛、甚至失眠,都有相当缓解的效果。

热敷不宜超过五十度,水传热远较空气佳且均匀。湿热,像以热毛巾、莲蓬头冲热水或SPA、泡汤,比干热,如电毯、暖暖包为佳,较能渗入深部,也较安全不会烫伤。

一些运动伤害后久肿不消,像治疗不当的足踝扭伤,可采“热、冷交替式水疗”;先泡38至四十五度热水四至六分钟,再立即浸在十至十五度冷水二至三分钟,交替进行五次(最后一次是热水),再绑上弹性绷带,每天做个两三回,大都两周内就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