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简历 棋行中国:解读刘汉元成功创业的心路历程
为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994年初,刘汉元作出了将总部迁至西南重镇-成都的战略性决定。负责前期装修的现集团副总裁胡荣柱,白天忙在工地,晚上则睡在几乎空无一人的硕大空间的一个角落…… 进入成都,通威少了鲜花和掌声,少了进眉山城时的隆重和热烈。
这反而给刘汉元留足了理性思考的空间,此后通威的发展生动地证明刘汉元是深思熟虑的。 集团总部的迁移,大量的新面孔流着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进入通威,搞品管的、原料的、生产的、发展的、人事的……扑鼻的新气息,也带来了颇为艰难的人员磨合问题:如何摆脱狭隘的地域观念?"眉山系"怎么来容纳来自全省、全国乃至五湖四海的员工?事实上,通威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开始发挥"聚变"效应,一个高效的团队迅速建立,企业经营的重心快速转移到集团化经营上来。
不到两年时间,通威先后在涪陵、淄博、重庆、沙市、苏州、成都等地兴建了数家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通威随后入主当时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北京南苑饲料厂,并举行了盛大的投产典礼。
在这样一个扩张过程中,通威的运作经验日臻成熟,具有通威特色的发展之路初现端倪。 已经有超过5家子公司运作经验的通威,在随后的一年中,先后发力在"三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三峡库区)组建了昆明、安岳、西昌、达州通威等10家子公司。
通威迅猛的扩张势头,让行业颇感惊讶,通威也深感"船大了,刹车、掉头变得困难了",尤其是员工队伍日渐壮大的同时,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等大企业病开始出现。
在此期间,一批兴旺勃兴的民营企业相继倒下。前车之鉴,留给通威,留给刘汉元的思索太多太深:各领风骚三五年,难道这是中国民企的宿命? 随后,通威在全国的扩张步伐悄然和缓,重点很快转为"质量认证、强化服务、技术研发"三大战略举措上来。
质量认证在当时绝对是个新鲜事物,行业内没有先例。刘汉元将认证试点选在四川通威,事必躬亲。1996年,通威获得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产品质量方圆标志认证。
在总部隆重而盛大的授牌仪式上,刘汉元与所有人击掌相庆,祝贺开局成功。 该认证的通过,无疑是通威继CIS之后再开行业先河。就是今天在回顾中国饲料工业国际化发展历程时,通威也每每是被肯定和推崇的范例。
到目前,通威超过三分之二的分、子公司获得该认证。ISO9000认证标准在通威的全面推行,更加规范了员工的流程和过程控制意识和能力,公司的质量管理更加有序、有章可循,并向规范、科学、相互协调的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转变,为通威的稳健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事实上,今天的通威早已不再简单地和其它众多饲料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而是注重提升整个产业链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的竞争力,尤其是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能力。
以确保所有业务流程和资源都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养殖户在改变传统养殖方式,优化养殖品种和养殖结构的同时,有效降低养殖成本,获得最终最大的养殖效益。 通威既要在全国各地"攻城掠寨",却又力保自身"城池不失",这种得心应手,得益于通威强大的研发实力。
1995年-1999年,通威相继建成了两个试验场、两大技术中心、一个西部最大的工厂化养鱼车间,中国最大的水产科技园已开始兴建。
近百人的专家、教授以及博士队伍,每月改进和研究新配方达到50余件,每年出试验报告200余篇,由此构建了通威完善的水产、畜禽饲料研发链。如此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绝不多见。几年时间,通威的专家教授集中力量,不仅解决了成鱼"脂肪多,内脏比例大"等几大难题,更是将饵料系数一举降为1.
1-1.6,甚至只有0.7-1.0,成为国内该领域执牛耳者,领先国际水平。在通威,有两个 "上不封顶"的经费使用规定众人皆知,一个是培训,另一个便是研发,足见刘汉元对公司研发的重视,这是通威体现"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重要支撑。
除此之外,通威还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通威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善于不断学习和总结。
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威积极学习国内外哪怕只是在某方面做得比我们好的企业,同时吸取他们不足甚至失败的教训,规避风险。通威管理者在制订企业发展目标时,努力构建一种公开、透明、参与的机制,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自觉地将企业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
在这以后的发展中,通威逐渐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保证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能人尽其才,力求使每位员工都有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建立与员工的沟通协调制度,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建立一个蓬勃向上的通威团队。
在这个发展阶段,通威既有快速冲刺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及时反省整合的冷静和理性。现在来总结当初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刘汉元一直持这样的观点,他说,"国企是等死的,民企是干死的。"此观点深受认同和推崇。
为什么很多企业昙花一现?对于这样一种现象,刘汉元分析道:对于倒下或正面临危机的这部分企业,你发现很多人是干好了一件事情,他马上就以为自己能干好十件事情,对什么都跃跃欲试,你一天总不能变成两百小时,这是很现实的。
所以很多人是不认真加上不清醒,脑袋一发热,自己把自己给埋葬了。从客观上来讲,我们的法制不健全,从主观上来讲,企业人本身不成熟,两者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大批前仆后继的"民族英雄"。 棋行中国:解读刘汉元成功创业的心路历程 (四) 是英雄自当长袖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