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疗痛风中药 治疗和调养相结合功效加倍

2019-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 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 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 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 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 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 张景岳 《景岳全书· 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 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 久则骨蚀。清· 林佩琴《类症治裁》 :“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 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组 成:土茯苓30、萆薢30、威灵仙15、桃仁10、红花10、泽兰10、泽泻20、 苡米30、车前子30、苍术15、山慈姑15、胆星15等。 分析: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酸作用。威灵仙 辛散宣导,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 改善关节肿痛确有殊功。汤剂用量一般为30克。 上方为朱良春老中医拟定,经临床多方验证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痛风 的并发症 : 依据欧美对痛风患者死的原因的统计,因痛风而产生的并发症中,以合并缺 血性心脏病占最多,其次是尿毒症、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但在亚洲地区日 本的研究却以以尿毒症居首位, 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 1. 肾机能障碍; 2. 缺血性心脏病 ;3. 肾结石 ;4. 肥胖症 ;5. 高血脂症; 6. 糖尿病; 7. 高血压 。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 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 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 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 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 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痛风中药调养偏方-胃肠阶段的调整,胃肠阶段的治疗要10天-14天时间,需要痛风病友坚持治疗。

白扁豆30g,山楂30g,蒲公英15g,厚补15g,枳壳15克。

痛风中药调养偏方-胃肠阶段的调整,调整痛风阶段的胃肠问题是很顽固的,所以需要在调理气血的时候,还要补充肠胃。气血治疗的阶段治疗需要10天-14天的时间。

党参5g,白术5g,茯苓5g,熟地10g,白扁豆30g,山楂30g,蒲公英15g,厚补15g,枳壳15克。

痛风中药调养偏方-肾气阶段,痛风发作主要是关节部位,红肿。肾气的治疗阶段需要2-4周的治疗的时间。

党参5g,f茯苓5g,白术5g,枸杞15g,,何首乌15g,厚补15g,女贞子15g.

注意事项

少吃鱼,多休息,胃肠阶段,气血阶段选择在饭后服用,第三个阶段在饭前服用。第一步是治疗痛风病反复的大前提,一定要注意认真对待。不过,彻底治疗需到专业正规医院才可靠,重返健康不再难,技术有效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