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汪建国 汪建国局长在全省地税系统城区分局长更新知识培训班上讲话
努力把基层分局建设成为现代化分局
同志们:
今天是党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全省地税系统城区分局长培训班正式开学了。以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庆祝党的生日,十分有意义。这次把全省地税系统城区分局长集中起来培训,是我省地税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表明了省局对加强基层建设的高度重视。
为了办好这期培训班,省局人教处和合肥学院成教院反复商量、通力协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务操作;授课老师中,既有大学的教授,也有省局机关的处长。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把单位和家里的事情暂时放下来,静下心来,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研讨,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服务大局,在加快崛起中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做好新形势下的地税工作,每一位城区分局长都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基础上谋划思路,在服务大局中发挥自身职能。只有这样,地税工作才有更高的目标、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动力、更好的发展,才能牢牢掌握地税工作的“制高点”。
去年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全面规划了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一个高于”、“一个翻一番”、“四个显著提高”、“四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比“十五”末翻一番;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和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加快推进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从资源大省向新型工业强省、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在这一目标激励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百轲争流、千帆竞发的蓬勃发展局面,加快发展、奋力崛起,成为全省最强的音符、最响的号角。200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达6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9%;财政收入突破800亿元,达816.2亿元,增长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7.7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3544.7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2029.
4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22.5亿美元,增长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1元,增长15.4%,为10年来最高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2969元,增长12.4%,增幅居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加快增长的态势。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将达到1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2亿元,同比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增长15.5%;出口39.4亿美元,增长36%。
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税收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全省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各项收入417.8亿元,比上年增收87.5亿元,增长26.5%,收入规模首次跨越400亿元台阶。其中:地方税收入234.4亿元,同比增收44.
2亿元,增长23.2%;社保费收入174.1亿元,同比增收41亿元,增长30.8%。今年以来,各项税费收入继续较快的增长水平上运行,保持了年初以来“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快报显示,1-6月份,全省地税系统累计组织税费收入262.
8亿元,同比增加55.9亿元,增长2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加37.4亿元,增长30.1%;社保费等基金费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1.1亿元,同比增加18.5亿元,增长22.3%。
总体来看,形势喜人,但是形势更逼人。当前,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经济增长仍然不够快。省发改委最近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安徽在中部六省的GDP增速排名居第4位,仅高于江西和湖北,比中部最快的河南低1.8个百分点。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排名居中部六省末位,是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于20%的省份,低于工业增长最快的江西4.8个百分点。
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仍然是安徽目前最大的矛盾、最大的困难,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根本。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通过实施工业强省、科技创新、强县扩权、全民创业等战略,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安徽崛起。
地方税收和地方经济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发挥税收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税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各项工作的基本落脚点。面对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和纳税人的新期待,各级地税部门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充分而灵活地发挥税收职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加大税收政策研究和落实力度,努力提高运用税收政策手段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6月份作风教育月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和纳税人座谈了解到,虽然国家在扶持产业发展上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但许多企业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加快发展,因此,未来地税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将这些政策、信息及时有效传导给企业,并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最近,围绕推进“861”行动计划、服务12项民生工程、落实“省直管县”试点工作要求,省地税局分别出台了有关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最终要依靠各地来落实,希望大家增强大局意识,各位分局长务必积极跟进,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突出中心,把握要责,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
地税机构分设以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系统上下十几年的努力,地税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最近几年,地税面貌变化很大,无论是组织收入,还是队伍建设;无论是执法管理,还是税收服务;无论是信息化发展,还是基础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应该说我们目前是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起点上。当然,在这样一个好的起点上如何继续把地税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摆在我们全省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面前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在今年5月11日召开的全省地税收入形势分析会上,省局提出了“一个确保、两个提高”,这就是我们当前和下一步做好地税工作的总体思路,也可以说是总的要求。
“一个确保”,就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确保地方税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组织好收入,完成好任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是地税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重要体现。组织收入不是一时一刻的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不放松,这包括无论是在收入任务重的情况下,还是在收入任务相对较轻的情况下,都要有牢固的收入观念,都要把组织收入摆在第一位。
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组织收入不只是某一级机关的任务,系统上下、全体干部职工,无论是搞税收业务,还是搞后勤保障,都必须有抓组织收入的意识,都必须关心收入、关心完成任务,基层征管一线人员是这样,各级机关人员也应是这样,各级领导更要树立“确保收入”的意识。
同时,还要明确组织收入也不是单纯完成税收任务,而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税,税费并重、税费同抓、税费同管,确保税收收入和各项社保费、基金收入同步增长,全面完成税费任务。
目前,系统内不少同志可能觉得到收入形势很好,压力不是太大了,为什么现在还这么强调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这个问题可以这么来看,当前全党全社会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地税系统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这也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不能丢掉,不能松手,都要当作第一位的任务来抓。
无论是税源充裕,还是税源紧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不懈地抓收入,没有任何放松的理由,没有任何淡化的理由。“确保完成收入任务”,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是这一句话我们还是要经常讲、时时讲、始终讲。
“两个提高”,即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其本意就是“收好税、带好队”,是对税收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税收工作经验的提炼。尽管地方税收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个基本要求也没有变,也不会变。所变化的只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收税”,如何更好地“带队”,“收好税、带好队”这两大任务没有变化。
大家回顾和分析一下这几年省局部署的一系列重点工作和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就会明白,无非是围绕着怎么样更好地收好税、更好地带好队来做文章的。“两个提高”,体现了“收税”、“带队”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前者相对的侧重于业务管理,后者则着眼于队伍建设。
提高税收管理水平,这体现了“收好税”的要求。这是一门大学问,是地税工作永恒的主题。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当前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一是牢固确立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理念。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地税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其一切活动必须严格依据法律,遵守法律,符合法律内在精神,做到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二是认真实践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各级地税机关都要把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方便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作为现代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三是积极引进过程控制的理念。要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四是始终坚持成本效益的理念。要努力把行政成本降到最低,把工作效率提到最高,把管理效益发挥到最大。
其次,要突出管理重点。税收管理的面很广,包括税源管理、执法管理、征收管理、服务管理等等。作为基层地税机关,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税源管理上。税源管理是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起点,是税收征管的核心。税收来源于经济,但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税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地方税收,经济税源不等同于税收收入。
组织收入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就是看“现实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款”的实现程度,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税源管理上。在税源管理上,除了继续推行管户、管证、管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外,要重点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充实税源管理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牢牢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
第三,要创新管理方式。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做到精确、细致、深入,避免大而化之。二是从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向权责分明的管理方式转变。税务部门、税务中介组织以及纳税人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要清清楚楚,税收本职工作要尽心尽责,不做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事情。
三是从封闭式管理向透明式管理转变。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多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扩大纳税人、税务干部以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全面实现办税公开、政务公开。四是从管制型管理向公共服务型管理转变。既要把纳税人当作管理对象,更要把纳税人当作服务对象,做到既执法严格,又服务优良。
第四,要改进管理手段。管理创新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创新。当前,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通过技术变革推动管理创新。同时,要防止完全“依赖”软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队伍建设水平,这体现了“带好队”的要求。它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始终面临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如何加强队伍建设?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对策。加强队伍建设有很多方面,比如制度建设、班子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等等,但是我觉得最关键、最基本的还是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
如果我们干部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那么抓一切工作都有了基础。现在地税干部队伍的素质比以前有很大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我们还不能说干部队伍素质已经很高了,也还不能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适应了地税事业发展的要求。
对这“两个不能说”,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人的管理是一个永恒课题,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进一步征求了很多同志的意见,队伍怎么抓、怎么带。领导带头肯定要讲,肯定很重要,但是仅有领导带头有时候能不能带得动呢?我看有的时候能带得动,有的时候可能就带不动。
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在日常的税收业务工作中,还是要靠每一个税收管理员,每一个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去努力发挥作用,每个地税干部的水平高低集中到一起,就反映为地税系统干部素质的高低。
我们有许多制度,为什么有些地方执行得比较好,有些地方就执行得比较差;同样一种管理方法,有的地方贯彻的效果明显,有的地方贯彻的效果就不明显。
再进一步比较,同样是办税大厅,同样是在综合申报窗口,有的就受到纳税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许,有的就经常出现一些小问题,引起纳税人的不满;同样是政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暗访活动,有的地方遇到暗访人员的提问,不仅很热情,而且回答的很好;有的地方却是答非所问,态度生硬。
这就不应该了,即使我们业务不是很熟悉,内容回答的不是很好,但起码应做到热情周到。这些看似小事、不难的事,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干部的素质问题。再比如服务意识、平等意识,这也是基本素质的表现。
现在仍然有少数地税干部,看到别人到地税机关办事,就有一种权力感、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有这样的素质、这样的潜意识,又怎么能做好本职工作呢?又怎么能真心实意地为纳税人服务呢?所以,提高队伍建设水平,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每一位干部职工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要提升思想境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人讲大局、讲奉献、讲团结、讲文明、讲责任、讲理想、讲职业道德。要创新思想教育形式,大力宣传长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线税干的先进事迹,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干部职工,使广大地税干部职工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大力营造见贤思齐、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今后,要更多地树立和宣传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全省1万2千多名地税干部,近80%的人在基层一线。
这些人当中有相当多的同志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们就是要大力宣传这样的典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面临的税收形势和前几年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地税机构成立之初相比,虽然地税干部队伍仍然充满着活力,但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和矛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干部流动、职务提升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等,对我们思想状况有影响。再如,基层工作任务重,条件相对艰苦,有些同志可能在思想上有情绪,对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要想方设法将这些不利的影响消除掉。加强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一线税干的宣传,就是坚持正面引导,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到讲大局、讲奉献、讲理想、讲事业上来。
二是要拓宽知识面。目前,日常工作中就税收讲税收,就税政讲税政,就征管讲征管的现象比较多。地税工作要向前推进,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也要相应提高,不能简单狭隘地就税收论税收。每一位干部职工不仅要学好税收业务知识,还要学习与税收工作有关的经济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各类知识,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干部。
要认真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税务干部具有与现代税收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
教育培训要精细化,讲求实效。省局初步考虑,从明年开始,每位税干每年要扎扎实实地学习一到两本基础性的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或其他经济方面的书籍。目前,地税队伍中的绝大多数同志对分散零星带有问答式、解题式的税收知识接触较多,但真正系统地学习了税收知识的还不是很多,基本功不够扎实。
所以,一定要提倡坚持读书,每年哪怕读一本最基础的税收读本,就从财税专业大学一年级的教材开始选读,从头读,从基础读,一年一年坚持下去,肯定有收获,肯定管用。
这样,对税收工作就有了系统而不是分散的,联系的而不是断章取义的,贯通的而不是零星的理解,就能把各个税种联系起来认识,把税收与财政、税收工作与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从而提升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
三是要提高执法水平。税收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征纳双方行为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我们在征收过程中,只有熟悉法律、法规,把实体法和程序法真正贯彻到位,执法水平才能上来。要在做好集中培训的同时,以实际工作为平台,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业务竞赛、研讨交流、以案说法、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团队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
与此同时,要强化精神的引领。过去,在艰难的工作条件下,收的是芝麻税、辛苦税,强调收工作税、服务税;今天芝麻税变大了一些,但收辛苦税、工作税、服务税的精神不能丢,必须在进一步规范执法中体现收辛苦税、工作税、服务税的精神。
总之,“一个确保”是目标、是核心,“两个提高”是方法、是途径。“一个确保、两个提高”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税收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职责,是税收职能和税收工作的归位,希望各位分局长加深认识,形成共识。
三、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基层分局
目前,全省地税系统共有791个基层分局。这些分局承担着税收执法、组织收入、队伍管理等任务,可以说,基层分局是整个税收执法、税收管理的一个终端承载,所有税收政策的执行、一切税收工作的开展,最终都需要依靠基层来落实。因此,加强基层分局建设,是地税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可用几句话来概括:
基层分局是“一个确保”的依靠力量。全省地方税费收入都要依靠基层分局来组织,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建设,把一笔一笔税(费)款收好,才能完成各项组织收入任务。
基层分局是税收管理的主体平台。税收管理的各项措施,如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质量管理、网上申报、个性化服务等,都要通过基层分局来落实,如果基层分局没有落实好,全省税收征管就不可能有好的成效。
基层分局是税收执法的前沿阵地。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需要基层分局来执行,即使像减免税审批、税收处罚等这样的重要涉税事项,虽然审批权限不在基层,但也要通过分局来实施。基层分局执法水平的高低,基本决定了地税系统执法水平的高低。
基层分局是联系税企的桥梁纽带。基层分局直接面对纳税人,基层税干的一言一行,直接体现了地税部门的作风和形象,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分局建设,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征纳关系,才能赢得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理解、支持,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地税形象。
基层分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舞台。地税工作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基层分局,大量的人员也集中在基层分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战场、基本阵地当然也在基层分局。基层分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全省地税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做得好;一个基层分局就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每一个阵地都巩固了,我们的战斗力就增强了。
毫无疑问,基层分局建设应该是地税系统建设的重点。地税成立以来,我们抓基层分局建设一直没有放松过。从1999年起,在全系统开展了标准化分局创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去年以来,在全系统又推行税收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基本用意也就是巩固标准化分局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基层分局建设水平和战斗力,实际上也是标准化分局创建活动的一个延伸,具有创新意义。
目前,各地按照省局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和实践。今年,从7月份开始,省局开始实施基层联系点制度,机关每位处级干部联系一个县、区局,当然也包括这个县、区所辖的基层分局。
其目的是使省局机关的干部通过与基层一线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以深化对基层的认识,从而改进省局机关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更好地为基层税收工作服务。
今后基层分局建设要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目前已逐渐显现出它的新走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基层分局建设成现代化分局。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积极落实好已经制定出台的各项基层建设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引入新观念、新方法、新举措,使分局建设从“标准化分局”走向“现代化分局”。
什么是现代化分局?应该说,其一些特征在加强基层分局建设的过程中正在逐步显现,但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初步认识,现代化分局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现代化分局要有现代的税收服务观念。这里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征纳双方关系要有现代的认识。不能还局限于管与被管的关系上,要用平等的意识来看待双方。二是对服务内涵要有现代的认识。服务不能简单停留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上,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实,服务是税收工作的本质要求,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这样来理解,企业、纳税人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的细胞,是经济建设的基本单位,他们主要是从事市场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纳税人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做事的。
地税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最主要是依法组织收入,增加财政保障力量,使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与企业、纳税人的作用是一样的。
实质上,我们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建设,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态度良好的要求。三是对服务方式要有现代的认识。正确执法、公正执法,是最根本的服务,正确执法不仅是适用法律规范正确,还要完整的、准确的实现法律意图,体现法律精神。我们要在正确执法中体现服务,如果每一位税务干部都能够正确执法,那么税收职能就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二,现代化分局要有现代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很多,但我认为目前省局引进和推广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项现代的管理理念。所以建设现代化分局,还是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税收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现代化分局要有现代的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省局下一步要积极推进金税三期工程,要实现地税数据的省级集中处理。数据省级集中处理有许多新要求,对地税工作也可以说是又一次促进。
数据省级集中后,原始数据在省局数据库里,基层单位混税、调库的可能性没有了,这就要求我们税收执法更加规范、准确,减少随意性。这样全省分析税收走向、分析税收政策的贯彻效果就更加准确,有利于上级税务机关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收大起大落。
第四,现代化分局要有现代的人才结构。这是最根本的要求。人才结构不是狭义上的引进了多少名博士,培养了多少名硕士,本科学历、大专学历有多大的比例。人才的含义很宽泛,现代的人才结构主要还是知识结构。最近几年,全省地税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基本上都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我们这个系统重视学习、重视知识结构的改善。但我们还要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干部的知识结构和队伍的人才结构。
在现代化分局建设中,要注意克服“把学历当成资本”的倾向,认为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了,不需要完善知识结构了。同时,也不能把学历当作包袱,认为有高学历了再去当税收管理员是屈才了。一定要把学历和能力区分开来,把学习与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与进一步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分局对人才结构的要求。
四、修养自身,当好表率,做一名称职的基层分局长
基层分局是地税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单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地税事业的发展。而基层分局的带头人如何,又是基层分局建设的好坏的一个重要考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基层分局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分局,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团队,需要一大批称职的带头人。尽管我们在座的分局长从行政级别来看有高有低,但我们的担子都是一样的。
目前,城区分局税收工作从业务上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计算机应用很普及,税收征管用上了现代化的手段;第二,营业税的起征点提高以后,实际纳税户的数量有了很大变化;第三,县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二、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第四,农民进城务工,进城进镇经商办企业也形成了一个新的趋势。
与之对应的是,税源进一步向城市、县城和大的镇集中,纳税大户也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县城、集镇。因此,相对来说城市和城区分局工作量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在这种形势下,当好一名分局长很不容易。在此,我送八个字:修养自身,当好表率,和大家共勉,并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一要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即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学习成绩也是政绩的理念。二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有自己的计划,要学习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科技基础知识、文史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要精、要管用。
三要讲究学习方法。方法里面六个字,首先是“坚持”。这就象平时锻炼身体一样,坚持才有收获,但最难也是“坚持”,学习也是这样。现在还没有人说学习不重要,但坚持学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其次是“善思”。学习的过程就像胃蠕动的过程,不思考等于不消化,不消化就不吸收,不吸收就没有效果。关键是“力行”。学习要去用,要去实践。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层分局要自觉地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大局相结合,与省局布置的中心任务相结合,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做到令行禁止,保证政令畅通。安徽当前的大局,就是奋力崛起,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调研分析,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税收经济分析服务;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不断转变观念,优化服务,努力营造吸引投资、有利发展的税收环境。
大局不是空的,是一件一件重要任务表现出来的。比如说,招商引资往往在某个阶段就是一个市、一个县的大局,面对这个大局,地税部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搞好税收服务。要有大局意识,注意方式方法,形成有利于外来投资的良好税收环境,不能让外来投资者不满意。
要正确处理涵养税源与加强征管的关系,不能外商刚有投资意向,我们就跟人家强调如何履行纳税义务,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把外商吓跑了,税源也没有了。加强税收征管是我们的职责,但有时还是要讲究点管理的艺术。
(三)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作为“一把手”,首先自己必须要正。如果自身正,就会很乐意发扬民主。只要出于公心,自己就能够带头,就不会害怕民主,也会愿意用民主的程序办事,和大家团结共事。其次要心胸开阔。作为“一把手”,只有心胸开阔,别人才可能给你提意见建议,你才能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感化不同意见者。
“一把手”的工作量不好用数字衡量,关键是责任心要比别人强一点,要比别人多累心。所以民主团结的关键是率先垂范,然后是注意工作方法。
(四)刚柔并济,带好队伍。这是对管理一般干部来说的。“刚”是指要严格管理,严格管理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约束力。“柔”是指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关心干部、爱护干部。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地税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过去取得的很多成绩都得益于创新。今年,省局对全年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完善和提高。巩固,就是认真地落实;完善,就是更好地落实;提高,就是创造性地落实,也就是要创新。
巩固、完善、提高的核心都是落实。各地各单位都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围绕“巩固、完善、提高”来开展工作。创新是发展和继承的统一,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是创新;借鉴他人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推广应用,是创新;对过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探索规律,完善提高,也是创新。
目前,大家可能感觉到税收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创新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要保持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激情。否则,思想就会懒散,工作就会随大流、被动应付,一段时间下来,很难有所作为。过去的实践表明,地税系统工作创新之源在于基层。希望大家回去后,用创新的观念去研究工作,不断开创基层分局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