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与高二适 吴为山的“雕塑创作”:为时代雕像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为山使中国雕塑有了本土化的特征,无疑为中国雕塑的发展做出了继往开来的贡献.这表现在他的作品,无论手法,还是精神,都回到了作为中国艺术整体的一个环节上来.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原先对于雕塑的认知体系几乎全无所用.在其他中国雕塑家的作品里,你几乎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根源.似乎在雕塑领域,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呈现失忆状态.而我们却很容易体会到吴为山雕塑的亲切意味,因为他的作品蕴涵中国人文化血脉流动的基因.吴为山的雕塑作品有笔墨味,就像我们在京剧的唱腔.水袖的舞动.中国的园林和太湖石中体会到笔墨味

吴为山使中国雕塑有了本土化的特征,无疑为中国雕塑的发展做出了继往开来的贡献。这表现在他的作品,无论手法,还是精神,都回到了作为中国艺术整体的一个环节上来。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原先对于雕塑的认知体系几乎全无所用。

在其他中国雕塑家的作品里,你几乎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根源。似乎在雕塑领域,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呈现失忆状态。而我们却很容易体会到吴为山雕塑的亲切意味,因为他的作品蕴涵中国人文化血脉流动的基因。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有笔墨味,就像我们在京剧的唱腔、水袖的舞动、中国的园林和太湖石中体会到笔墨味一样。笔墨象征中国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与精神的高度统一。中国的笔墨是纯粹的"有意味的形式",书法从每个字的点、横、竖、撇、捺的用笔,到整幅章法结构中所贯注的气,都有精神意识上的审美价值。

晋代卫夫人的《笔阵图》对每一种笔划都有简要的提示。"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勾,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古枯藤;捺,如崩浪雷奔;弯钩,如劲弩筋节。

"墨有焦、宿、浓、淡、破之分。笔墨形式的特殊性,是运动过程对于艺术表现的重要性。运动的力度、徐疾、节奏都会在艺术结果中呈现。吴为山在雕塑方面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把创作过程中的运动溶入了精神的范畴,从而使泥痕有自在的力量、动势和精神。

王羲之在《论书》里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在雕塑创作中,吴为山以手当笔,气韵灌注在手与泥的运动之中,力透纸壁、入木三分,黏土在吴为山的手里神奇地化作有精神性的东西。

吴为山认为,书法有四个层次:"第一是有骨无肉或有肉无骨;第二是有骨有肉;第三是有骨有肉有血;第四是有灵魂有鬼骨。"吴为山的雕塑创作就是以之为标准,他的每次创作都很快,一气呵成,很少改动。这就要求在创作之前,胸有成竹。

像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吴为山的雕塑重在表现雕塑内在的活力,而不是追求外在形式的相似性。创作的速度对于西方写实雕塑艺术没有任何审美的意义,完成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艺术的魅力。吴为山却把速度引入到雕塑的创作中来,他的速度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他的创作速度就如书法中的用笔,动则意在笔先,一笔下去就很难修改,整体作品的气韵相连要求每笔与笔力与意的贯通。

有的雕塑家也讲究速度,但或者是指手法熟练,或者是指表面的肌理表现,而能够是速度具有精神意味的,非吴为山莫属。他作品的活力来源于整体的血脉相连,气韵的贯通,吴为山用特殊的笔墨,创造了具有生命的艺术。

吴为山塑造不同的人物所吸收的笔墨方式并不相同。他不固守一种模式,而是让笔墨跟随意象,把笔墨的意韵与整体造境统一起来。比如他表现书法家林散之和高二适就有明显的手法的差异。吴为山体会到:"高二适先生的书法有一种咄咄逼人,不可阻挡的气势,其书法用笔之转折往往有如折而未断、中含筋骨。

"他把斧劈皴用在肌理塑造上,层层罗列,创造出一位孑然挺立,气宇昂扬的高二适。吴为山认为,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与他的佛学境界中那种圆润包容是一致的,皆有一股山林之气"。吴为山表现的《行吟中的林散之》,可见用泥手法的浑然,气的氤氲一体。

刚柔相济的个性风格

吴为山现象中的核心内容是他的雕塑创作。他的雕塑作品不仅有刚柔相济的鲜明个性,有含蓄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文论中分析文艺之美有阳刚和阴柔之分,阳刚之美是一种壮美,它雄浑刚劲;阴柔之美则是一种优美,它温婉幽和。两种风格的美均发自"天地精英"。艺术家得其一者,即有特点,而能兼有二者,则为大家风范。吴为山的雕塑艺术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很值得赞赏的。

雕塑艺术贵在整体性,贵在形体的"结实"和内在张力,这就是雕塑艺术特有的"雕塑性"。为山深谙此理,他的作品结构都很严实,形体都有厚度和深度。与此同时,他利用手工过程中捏、推、挤、压等手法所造成的形式美感以及形体的光感和色彩感,增加雕塑语言的感染力。但这些形式美感决不喧宾夺主,它们与主题和谐一致,与严谨的整体感相互呼应,作品语言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吴为山思维敏捷,富有激情,在塑造过程中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即兴感受,及时捕捉灵感并乘兴创作。著名雕塑家熊秉明先生评价他"尤长于写意,有一气呵成之妙,但又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我以为,吴为山能自如地驾驭雕塑艺术,除了因为他有扎实基本功和思维敏锐、行动敏捷外,还得益于他思考的缜密。

新鲜感受对他来说弥为珍贵,但他不满足于停留在感性阶段,在创作过程中他努力深化自己的感受,对形象反复斟酌、推敲,审慎地加工,冷静地调整总体与细节关系,以突出中心点,突出主题,强化形式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