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新历史社会学政党 赵鼎新教授主讲“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政党和政党发展”
2016年11月4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主题演讲第24期(总第164期)在文科楼725会议室举行。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赵鼎新教授以“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政党和政党发展”为题进行了演讲,国务学院政治学系王正绪教授主持讲座。
王正绪教授首先介绍了赵鼎新教授的学术经历,在其攻读昆虫学博士期间,由于关心国内的政治社会发展而转攻社会学,最早主攻社会运动,近年来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很多建树。
赵鼎新教授首先介绍了“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政党和政党发展”这一研究题目来自于一次偶然的课题,原先不太关注政党问题的他在11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准备好了这一报告。他的主要问题在于:1、政党为什么会起源?2、政党的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
他认为,现代政党并不存在于古代社会,而是英美政治的产物。现代政党的原初发展取决于三个条件:1、弱国家和自由传统,为政治精英提供了拉帮结派谋求权力的欲望,同时也使得斗争稳定化和制度化;2、世俗意识形态为政党认同带来了合法性来源;3、选举范围的扩大为政党提供了组织学动力。
就传统的政党研究而言,往往认为政党的发展是社会裂痕的产物。然而,赵鼎新教授认为这并不是关键性问题,社会裂痕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导性社会思潮和政党建构互动的产物。英美政党的有效性是其扩展的原始动力,而其决定性力量则取决于自由主义势力的大小、流行的意识形态以及政党组织发展三者。
据此,赵鼎新教授将世界政党的发展分成四个历史阶段:
1、自由还是保守(18-19世纪中页):中产阶级与国家之间的争斗。自由是思想武器;保皇还是自由、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是焦点。
2、阶级还是民族(19-20世纪中页):阶级政治在欧洲是主导,而在后发国家则是由民族主义所主导。自由民主框架在西方国家为阶级和民族政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早期政党发展为阶级和民族主义政党提供了组织模版,自由民主同时也是分化阶级政党的武器。同时,俄国的政党发展带来了与英美政党不同的东方政党模式。
3、冷战下的政党“危机”(50至80年代):欧美国家中,福利国家兴起、政党政治观点中靠、阶级政党消退,并且带来了认同感政治兴起。而在共产党国家,则出现了革命政党常规化和保守化、技术和管理官僚强势以及意识形态消退的情况。
4、第三波民主浪潮下的政党:左派党分裂成认同感政治,出现了大量的“单议题政党”。右派政党则往宗教、民族主义、族群、民粹集聚。
赵鼎新教授认为,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本质上要抓住大历史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转折点,并且研究这一转折点上的转型机制。这也正是他提出四个历史阶段分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