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营养师职位需求大 要成为营养食疗科医生有哪些要求

2019-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营养师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掌握餐饮经营管理和专业营养知识,能够从事膳食营养配餐.营养设计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管理营养师队伍,是促进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我国营养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营养师(Nutritionist)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从事与营养相关的专业人士,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专业知识,更是

营养师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掌握餐饮经营管理和专业营养知识,能够从事膳食营养配餐、营养设计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管理营养师队伍,是促进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我国营养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营养师(Nutritionist)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从事与营养相关的专业人士,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专业知识,更是从事与营养相关的工作有一段经历并积累有一定的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丰富的资历。

营养师还因其与不同的对象结合分成为临床营养师,公众营养师、食品营养师、运动营养师、餐饮营养师等。

临床营养师主要从事与疾病有关的营养工作,为病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设计适合不同病人的食谱等,主要在医院工作,又常称为营养医师。此类营养师多为医学院/医科大学的预防医学系毕业。

公众营养师,又称为公共营养师,其工作与公众有关,主要从事营养知识的传播、群体性的营养调查、各种与营养相关的社会活动策划,以及与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有关的影视文学等作品策划也是其工作的内容。其工作内容多为营养知识之类的无形产品。

食品营养师,主要在食品企业工作,主要负责食品的开发之类的与食品相关的营养工作。

运动营养师是为运动人员提供营养指导的营养师,职业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他们的运动量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运动量较大,其营养需求与常人有较大的不同。所以该类人类的营养有特殊的要求,应该有专业的运动营养师进行,有利其健康。

餐饮营养师,主要从事与餐饮有关的营养工作,如营养配餐方案,营养食谱的开发,营养配餐员的培训,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等。

还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分成更细化的营养师,如美容营养师,保健品营养师等。

[编辑本段]公共营养师

培训对象:

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学校校医,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站的医护人员,集体饭堂,健身中心教练,食品保健品企业营养从事人员,食品检测监督人员,企事业单位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等。

学习内容:

公共营养师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基础营养学、临床营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补理论、中医营养评价、食品卫生学、特殊人群的营养、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营养专题教育、营养计算软件的应用、营养师就业创业指导、食品的物理及简单的生化检测方法等。重点学习并掌握食物选择、食谱编制、基本烹调、营养等内容和技能。

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将颁发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证。

职业概况

公共营养师是国家劳动部颁布的第4批新职业之一。是应社会、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职业技能人才,指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取得从业资格(劳部发[1994]98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劳动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从事营养咨询、营养测评、营养指导、营养宣教、营养管理以及从事营养教学与科研工作、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的特殊职业者,是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目前,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公共营养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公共营养师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公共营养师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

申报条件

公共营养师四级(中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

(2)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

(3)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三级(高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医学或食品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5)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二级(技师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5)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6)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公共营养师一级(讲师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毕业13年以上,硕士毕业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5年以上。

鉴定方式

分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三部分,其中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考试题型是选择题,采用题卡作答。专业技能考试题型是综合应用,采用纸笔作答。考试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其中,二级公共营养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具体考评办法:

1、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学习学时;

2、领取准考证。

3、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

4、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均达60分以上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岗位培训证书。

5、有一科达不到60分者,视为不及格,下次重新申报补考。

资格认证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鉴定,鉴定合格者按照有关规定统一核发相应等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全国通用。

助理公共营养师颁发国家四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公共营养师颁发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技师级公共营养师颁发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讲师级公共营养师颁发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

1.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专业技能人才证明可记入个人档案与薪酬挂钩,相当于工程师级别。并且,国家对此实行“就业准入”,从业人员需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证书是国家对个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权威认证,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章。

2.岗位培训证书:

培训合格证书,证明参加了培训。含金量不高。

3.行业证书:

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行业内有效。含金量不高。

(职业资格证书样本)

[编辑本段]注册营养师

所谓的注册营养师(RD) ,必须是完成了理论课程,拥有相关认证的临床实习,并成功通过了国家资格考试的临床医生。此外,注册营养师还需要根据注册营养师委员会的要求不断接受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编辑本段]实用营养师手册

《实用营养师手册》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把现代营养学知识和祖国医学中的食疗和药膳紧密地结合起来,系统地介绍了营养饮食基础知识,医院的基本饮食、试验饮食、代谢饮食以及各种治疗饮食,食谱的编制,营养饮食调查的方法和评价,计算机在营养治疗中的应用,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不同人群的饮食营养,不同环境的饮食营养要求及食品卫生,营养科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章节编排和写作力求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反映当代临床营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手册可作为医院、疗养院、康复院的营养科,中医院食疗科的专业或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非营养专业人员的参考书及家庭藏书。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临床营养学发展史

第二节 临床营养与疾病

第三节 临床营养治疗原则

第四节 临床营养学内容与进展

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热能

第三节 蛋白质及谷氨酰胺

第四节 脂肪与胆固醇

第五节 碳水化合物与食物纤维

第六节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第七节 维生素

第八节 水

第九节 营养素相互作用

第三章 食物的营养与食疗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谷类

第三节 豆类和坚果类

第四节 蔬菜和水果类

第五节 畜禽肉类

第六节 水海产品类

第七节 蛋类和奶类

第八节 调味品和饮料类

第九节 药食两用动植物

第十节 其他中药

第十一节 合理利用食物

第四章 食物烹调加工

第一节 烹饪基础

第二节 火候

第三节 调味

第四节 菜肴盛装

第五节 基本方法

第六节 宴席及芨举例

第五章 中国八大菜系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菜系之首鲁菜

第三节 巴蜀美味川菜

第四节 金齑玉脍苏菜

第五节 清淡鲜活粤菜

第六节 香酥酸辣湘菜

第七节 古色古香徽菜

第八节 南料北烹浙菜

第九节 清鲜和醇闽菜

第十节 随水流动创新派

第六章 医院基本饮食

第七章 试验和代谢饮食

第八章 管喂饮食

第九章 配方饮食与肠内营养

第十章 肠外营养

第十一章 食疗与药膳

第十二章 营养保健食品

第十三章 饮食、营养与疾病

第十四章 营养饮食与药物

第十五章 营养治疗和营养咨询

第十六章 饮食营养调查

第十七章 住院患者营养评价

第十八章 营养流行病学

第十九章 计算机与临床营养

第二篇 各论

http://hi.yo98.cn/eMule/28093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