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op 10 no 1 第二乐章 曲式分析
买“音乐作品谱例与分析(21世纪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这本书,上面有。附目录: 第一部分 一部曲式例一、选自柴可夫斯基《玛祖卡舞曲》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肖邦《前奏曲》Op.28 No.3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柴可夫斯基《晨祷》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门德尔松《无词歌》Op.
53,No.3(躁动)
参考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 单二部曲式
例一、选自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
31 No.3第三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柴可夫斯基《法国古歌》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巴托克《献给孩子们》No.
3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舒曼《初衷》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格里格《孤独的流浪者》Op.43 No.2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六、肖邦《前奏曲》Op.28 No.13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七、斯克里亚宾《前奏曲》Op.
11 No.10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八、乔羽词刘炽曲《我的祖国》
参考分析报告
例九、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Op.55 No.
4
参考分析报告
例十、舒伯特《小夜曲》
参考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 单三部曲式
例一、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三月——云雀之歌》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格里格《挪威舞曲》Op.
30 No.2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肖邦《前奏曲》Op.28 No.12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门德尔松《无词歌》之《温馨的记忆》Op.19 No.1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格里格《致春天》Op.
43 No.6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六、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七月——刈者之歌》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七、肖邦《前奏曲》Op.28 No.24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八、门德尔松《无词歌》之《五月微风》Op.
62 No.1
参考分析报告
例九、舒伯特《音乐瞬间》Op.94 No.3
参考分析报告
例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
10 No.2第三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十一、格里格《摇篮曲》Op.38 No.1
参考分析报告
例十二、薛国柱词秦咏诚曲《我为祖国献石油》
参考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 复三部曲式
例一、德沃夏克《幽默曲》Op.
101 No.7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5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五月——清净之夜》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六、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八月——收获》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七、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
7第三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八、肖邦《升F大调夜曲》Op.15 No.2
参考分析报告
例九、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
参考分析报告
第五部分 变奏曲式
例一、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 No.12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贝多芬《主题及六首变奏曲》Wo O 70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海顿《变奏曲》Op.
83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黄安伦《迎亲人》
参考分析报告
第六部分 回旋曲式
例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Op.
13第二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拉威尔《帕凡舞曲》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普罗科菲耶夫《朱丽叶小姑娘》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49 No.2第二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Op.
64 No.2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六、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 No.2第三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七、贝多芬《C大调回旋曲》Op.51 No.1
参考分析报告
第七部分 奏鸣曲式
例一、斯卡拉蒂《D大调钢琴奏鸣曲》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二、库劳《C大调小奏鸣曲》Op.
20 No.1第一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三、海顿《第104交响曲(伦敦)》
参考分析报告
例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 No.1第二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五、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Op.
13第一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例六、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 No.1第一乐章
参考分析报告
第八部分 《音乐作品分析)考试技巧
一、非标准化试卷与答题技巧
二、标准化试卷与答题技巧
三、判断、分析题90例
四、单项选择题20例
五、多项选择题20例
附录一 曲式分析试卷案例
例一、中央艺术研究院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试题
例二、四川音乐学院199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例三、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例四、中央音乐学院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例五、四川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卷
附录二 四川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Op.
10 No.1第一乐章作品分析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较早期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品之一,其第一乐章构思精巧、内涵丰富、结构精炼、个性鲜明,具有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典型特征。
以下是对第一乐章的作品分析:
一、呈示部(1-105小节)
1.主部主题(1-31小节)
乐曲开头即为主部主题,由两个对比强烈的动机交替
动机一(1-2小节)为c小调主和弦后一串上行分解和弦琶音,音量较强(f),符点节奏音型,是音乐极具推动力和力度感,充分体现出一种倔强与奋进的性格。
动机二(3-4小节)音程级进,音乐为弱,二分音符拉宽节奏,表现出忧伤哀怨的情绪,给人压抑感。
第5-8小节为动机一和动机二的模进。
第9-16小节由动机二延伸出来的三个层次的级进下行音型,旋律由单声部、二声部到八度重复,力度逐渐加强,和声语气逐渐加快,在属六和弦上停住,造成深沉悲壮的气氛。
第22小节开始,主部主题动机一再次出现,同时左手和弦进行为隐伏旋律,是动机二的变形。
2.连接部(31-55小节)
(1)从调性布局上看,连接部从降A大调开始,为c小调的关系大调的下属大调,后在降A大调的关系小调的f小调上,再转入降A大调的下属调降D大调上,最后停留在降E大调的属持续音上,调性不稳,转调频繁。
(2)从旋律主题的材料运用看,连接部首先运用了新材料,但主部主题动机材料仍有出现,如第49小节,旋律声部的简短音型为主部主题动机二的变形。
3.副部主题(56-93小节)
副部主题出现在降E大调上。
第56-59小节上行分解琶音旋律线,符点节奏同时末尾加四度回转落句,为主部主题动机的变形。第60-63小节为上行模进。第65-71小节为变奏重复,级进式上行音阶左手低声部为旋律化和声背景,中声部持续弹奏降B音14小节,使和声背景平稳柔和,旋律更加鲜明而富歌唱性。
第86-90小节,主部主题动机一,四次紧缩式节奏性呼应,情绪不断高涨。
第90-94小节,模进到高点,急转直下以完全终止结束乐句。
4.结尾(94-105小节)
运用了连接部的某些音调与节奏型,下行二度音程,与主部主题动机二相联系
二、展开部(106-168小节)
1.
从调性布局上看,首先,在c小调的同名大调C大调上,后在c小调的下属调f小调上,然后转入降b小调。
2.从旋律主题的材料运用看,106-117小节运用了呈示部主部主题的两个对比动机,只是在调性上作了新的处理,第一个动机在同名大调上奏出,更具开放性。
动机二依然同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于调性原因反差增大,更显悲凉。
118-125小节,八度旋律,左手分解和声音型伴奏,宽广舒展,带有忧伤的色彩。126-133小节为前一句的模进,调性改变转至降b小调,更显柔美。134-158小节,运用上述旋律的核心材料片段,以二部平行旋律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调性过渡、模进、变化重复等手法发展音乐。
158-168小节高音运用了主部主题中下行级进式旋律的音调,但织体改为密集柱式和弦,通过新的节奏型构成了一个连接段落,为再现部的出现作准备。
三、再现部(168-270小节)
再现部虽大多运用了呈示部的音乐材料,但不是它的简单重复,在调性色彩、织体结构等方面有许多差异。
1.主部主体(168-190小节)
是呈示部主部主题22小节的完整再现
2.连接部(191-214小节)
连接部调性出现了新的色彩,从降G大调上开始,音乐材料依然是呈示部连接部的材料。
3.副部主题(215-270小节)
(1)调性变化:副部主题在F大调上完整的展示出来,经过一次变奏后回到了主题c小调。
(2)织体变化:233-263小节,变奏重复以上行分解琶章代替了音阶式级进上行,这一变化使力度加强,更加充满热情。264-270小节主部主题的紧缩式节奏性呼应再次出现。
4.结尾(271-284小节)
补充式延伸的结束段落,以一个强烈而有气势的属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结束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