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舟的后代 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2年6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德总司令的文章<祝维舟同志五十六寿辰>."维舟同志是我党的先辈,他的半生生活中与中国革命相联系着…‘王维舟完全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儿子和学生,而群众却把他当作保姆和先生."朱德号召:"他应该值得我们全党来学习和尊敬,值得全边区,全中国人民来尊敬."徐向前.吴玉章.谢觉哉.萧华等人也都赋诗撰文,对王维舟的革命经历和丰功伟绩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和崇高的评价.1943年1月,王维舟出席了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亲笔

1942年6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德总司令的文章《祝维舟同志五十六寿辰》。"维舟同志是我党的先辈,他的半生生活中与中国革命相联系着…‘王维舟完全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儿子和学生,而群众却把他当作保姆和先生。

"朱德号召:"他应该值得我们全党来学习和尊敬,值得全边区,全中国人民来尊敬。"徐向前、吴玉章、谢觉哉、萧华等人也都赋诗撰文,对王维舟的革命经历和丰功伟绩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和崇高的评价。

1943年1月,王维舟出席了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奖状。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在审议"七大"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时的谈话中说:"王维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还没有成立中国共产党,他就是共产党员了。"在"七大"上,王维舟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之后,党中央决定吴玉章和王维舟分别担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和副书记。在中共中央决定四川省委公开活动后,蒋介石获知了王维舟回川的消息。熟悉川军将领、有着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王维舟重返故里,引起了蒋介石的惶恐不安。

一天,重庆市长、代行营主任张笃伦以请客吃饭为名,把吴玉章和王维舟请到他家,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限王维舟三日出川,否则逮捕拘禁,限制其自由。张笃伦还说:"王维舟是专门搞兵变暴动的专家。

"国民党反对派怕他以共产党的身份进入被国民党视为大后方的四川,对国民党在当地的势力构成威胁,于是找借口派飞机将王维舟一家送往南京。后由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协调,王维舟一家才得以转机,安全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王维舟先后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仂,助贺龙指挥了保卫延安、收复延安等战役。建国之后,王维舟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并兼任西南民族学院院长。1956年,王维舟奉凋进京,长期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1956年,王维舟还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王维舟心系百姓,被陇东群众称为"王善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陇东的人民群众中,流传着八路军的干部中有个"马青天"和"王善人"。"马青天"是指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王善人"就是指驻守陇东的八路军385旅旅长兼政委王维舟。

1939年6月的一天,王维舟与警卫员李有义,帮助旅部炊事班下河挑水。走到城墙边,他们看到一位妇女带着小孩在挖墙皮,小孩嘴上已经糊满了土。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挖的是一种含有少量盐分的"白板土",陕北农民在饥荒之年常川它来充饥。

经了解这位妇女的丈夫叫史华,是村里的民兵营长,去延安学习一段时间,剩下她带着孩子租种土地。赶上年景不好,交完租后,家里粮食所剩无几,只好采摘榆树叶予和挖"白板土"补充。王维舟看到这科·情景后心痛不已,把母子俩带回自己家中,让夫人马奎宣去食堂打饭给他们吃,又找出自己孩子的衣服,交给娘俩。

王维舟知道,解决一顿饭并不能解决这个家庭的饥荒问题,于是亲自给码锡五写了一张纸条,建议让请专署(政府)给这位妇女解决五斗粮和一些救济款,以度粮荒,并让警卫员小李带着母子俩去专署的相关部门落实。

出了大门,那位妇女问小李:"外地口音的大个子姓啥?是八路军啥官?"小李告诉她:大个子是我们王旅长。

那位妇女"哎呀"一声:"老天爷睁眼了,八路军当官的是大善人。"从此,王维舟"大善人"的名声就在群众中传开了。在庆阳城方圆百十里,人们都知道,八路军干部里有个"王善人",只要是百姓的事,他都会放在心上。

建国后,王维舟不论是在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担任领导职务,还是在中央监委任常委,仍然一贯在工作中坚持体恤民众、坚持党员必须廉洁为公的思想和作风。1958年,党内出现了浮夸风,各地瞒报、虚报的情况抬头。王维舟虽已年过七旬,仍然坚持深入实地了解国情、民情。

每到一地,王维舟都对虚报、瞒报的浮夸现象公开进行严肃批评,毫不隐瞒地说:搞浮夸的干部"不是马克思主义,是牛克思。靠吹牛是吹不出社会主义的!"回京后,王维舟向中央监察委员会正式提交工作报告,建议对那些靠说假话上来、并劝说不改的干部,给予纪律处分,严重的予以撤职。

1963年,王维舟作为中央监委常委参加了四川省检察工作会议,希望到会去落实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一系列指示。他到川东视察,沿途调查访问。在听到群众反映,因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活困难,有人饿死的情况时,他难过得流下眼泪。

在宣汉县18天的明察暗访中,召开了各种座谈会、调查会,接待上访群众100余人,收到来信150件,查出了时任县委确实存在问题,并主动与四川省委沟通情况,撤销了宣汉县县委书记的职务。

同时,他还主持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给学生、机关干部上党课、作报告,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指示。在解决干部问题的同时,他及时向中央打报告,申请给受灾较重的宣汉县百姓每人每天增加二两粮,以帮助渡过眼下的困难。直到今天,宣汉县的老人们一说起三年困难时期王维舟回乡调研心系百姓的事,仍充满感激之隋。

王维舟戎马一生,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实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情况,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他鄙视看风向、揣摩上级、做表面文章的干部,他说让这种私心严重的人捞取了官位,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少数民族的贴心人"

王维舟一贯尊重少数民族,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点,早在1935年长征途中,他就被派任为先遣部队指挥员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红四方面军过草地前,四方面军供给部长吴先恩负责筹集红军粮草。一天,他与王维舟率警卫人员前往一藏族寺庙,准备拜访主持寺庙的活佛。

在离寺庙很远的路上,就看到一些藏族同胞一步一磕头,去寺庙朝圣。王维舟与吴先恩立刻下马,率警卫人员,按照民族习俗,向着寺庙磕行。就这样几百米出去,他们个个都汗流颊背,气喘吁吁,沿途的藏民对此情景很是震惊和感动。

快到寺庙时,大活佛立刻迎了出来。大活佛看到领头的红军大个子王维舟气宇轩昂,猜想他一定是个大官,对他能以民族宗教的方式拜访寺庙的做法非常感动。大活佛亲眼见证了红军将领对藏民是如此平等相待,如此尊重藏族的宗教习俗,立刻吩咐藏民们为红军筹集粮草。

西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一半以上。解放初期,民族之间的隔阂现象很严重,这其中有历代民族压迫造成的民族摩擦,也有解放前阶级压迫残留下来的民族裂痕,民族工作复杂而艰难。刘伯承、邓小平等主要领导曾经亲自部署调查研究西南地区民族情况,把民族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1950年王维舟出任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兼西南民族学院院长等职务,负责民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