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答友人:“云英未嫁”和“待字闺中’同义但更诗意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堂2013年5月12日按:有一位肇庆读者,应该是位老朋友,今天来短信提醒我说,我给语文味网转载的大同大学张毅的论文写的按语中"我有一个云英未嫁的女儿"一句,其"云英未嫁"一典用的不妥.谢谢他常看语文味网.我当然知道"云英未嫁"的不同来历,我也知道网上关于"云英未嫁"的争论."云英未嫁"作为广泛使用的成语,目前一般成语词典却大都未收,我家大大小小的成语词典好几本,都没有收,<辞海>也未收.但我很

(堂2013年5月12日按:有一位肇庆读者,应该是位老朋友,今天来短信提醒我说,我给语文味网转载的大同大学张毅的论文写的按语中“我有一个云英未嫁的女儿”一句,其“云英未嫁”一典用的不妥。谢谢他常看语文味网。我当然知道“云英未嫁”的不同来历,我也知道网上关于“云英未嫁”的争论。“云英未嫁”作为广泛使用的成语,目前一般成语词典却大都未收,我家大大小小的成语词典好几本,都没有收,《辞海》也未收。但我很放心地使用这个词语几十年,是因为我至少在30年前就从广泛阅读中了解到,许多学者、作家都是把这个词语当成“待字闺中”的同义语使用的,而且一般作家学者更喜欢使用“云英未嫁”,大约的确是“云英”二字更富诗意,更富美感。有个法国电影中文译名就叫《十八云英未嫁时》,很美,如果翻译成《十八姑娘待字闺》,就差远了。在现代汉语中,“云英”只是一个有美感的符号,和“歌妓”风马牛不相及,所以现在的女性,名字叫做“云英”的很多,我认识的女性朋友中就有好几位芳名“云英”。

而且以典故论,所谓“云英”者也并非只有一种来历。

使用语言当然要遵守一般语言规则,但一般语言规则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规则,即约定俗成。许多成语、典故的当代意义,和原始意义完全没有关系或者关系很小,所以使用、解释起来不能胶柱瑟鼓。比如我们现在常常把“三思而后行”当成是孔子的思想来推崇,但实际上《论语·公冶长》是这样记载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是褒义,现用来指大发议论,是贬义。“按部就班”原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现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每下愈况”古代表示事件越进行就越符合某种规律,现代转变为“每况愈下”,表示越来越糟糕。“沆瀣一气”古代表示褒义,两人志趣相投互相亲近,现代转变为贬义,指坏人狼狈为奸。“弹冠相庆”古代表示褒义,互相祝贺某件事成功,现代转变为贬义,指坏人一起庆幸。“明察秋毫”古义形容视力很好,今义指观察力强。“衣冠禽兽”的初始意义和现在的“品德败坏”毫无关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使用成语典故,当然是要了解、要考虑它们的原始意义为好。但语言既有继承性,又有变化性。不分情形,要求现代人使用成语典故时一定要和成语典故的原始意义保持完全一致,那就不是爱护语言,而是扼杀语言,因为这种做法和语言的本质——与时俱进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