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上演票房"神话" 好口碑才是制胜法宝

2019-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加勒比海盗5>海报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凭借超高口碑,实现华丽逆袭--虽然上映至今已过三个周末,但依然有不少观众反映"一票难求".昨日中午市区多家热门影院

《加勒比海盗5》海报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凭借超高口碑,实现华丽逆袭——虽然上映至今已过三个周末,但依然有不少观众反映“一票难求”。昨日中午市区多家热门影院依然把最大的影厅留给《摔跤吧!爸爸》,记者所见,上座率超过八成,“摔跤”的魔力可见一斑。与此同时,本被院线和观众寄予厚望的同档期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在《摔跤吧!爸爸》口碑映照下黯然失色,排片方面也被一再压缩。其实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口碑逆袭的惊喜比比皆是——票房和收视告诉你,口碑的“魔力”真的很大。

“你看《摔跤吧!爸爸》了吗?太好看了,没看的赶紧了!”刚刚过去的周末,朋友圈里除了“表白”之外,最热门的电影话题依然是《摔跤吧!爸爸》,最难得的是,这是一部已经上映三周的影片,但是仍然一票难求。

前日上午,广州市区不少观众表示,当日热门影院的黄金时间场次《摔跤吧!爸爸》的票已经基本售罄,“最多剩下几张前面一二排的票,没想到还是这么火”。到了昨日中午,记者发现,天河区几家影院也还是把最大的影厅留给《摔跤吧!爸爸》,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

截至昨晚20时,《摔跤吧!爸爸》票房已超过7.6亿元,笑傲同档期影片。不少院线经理表示,很久没有一部影片像《摔跤吧!爸爸》那样,上映半个月口碑还在不断发酵,相关话题不断出现,社交网站上观众们也不断自发推荐。昨日,《摔跤吧!爸爸》上映第17天,仍以27.6%的排片率位列榜首,可见市场对其信心十足。

院线经理认为,该片一路逆袭,关键在于观众形成了超高口碑,属于“以质取胜”。很多人最初并不看好《摔跤吧!爸爸》,其首日排片率远低于同档期的好莱坞大片。

但是,《摔跤吧!爸爸》在影片口碑爆棚之后,眼见市场效益好,各大院线也开始大幅度加大排片。业内人士坦言:“毫无疑问,口碑挽救了《摔跤吧!爸爸》。”

在票房上,《摔跤吧!爸爸》碾压了《亚瑟王:斗兽争霸》等上周新片,甚至让《银河护卫队2》大失颜面。

截至记者发稿,《摔跤吧!爸爸》的总票房已经比《银河护卫队2》多了1个亿,而且在排片上《摔跤吧!爸爸》也远超《银河护卫队2》的8.8%。其实,同日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和《摔跤吧!爸爸》一开始的排片跟如今状况完全不同。由于《银河护卫队》系列粉丝众多投资大,而《摔跤吧!爸爸》名气小得多,大部分院线都把最好的场次和影厅留给《银河护卫队2》,可惜后来口碑的反转让它在排片比上一路走低,将票房冠军之位拱手让给《摔跤吧!爸爸》。而《超凡战队》《亚瑟王:斗兽争霸》的战绩也并不佳,口碑和票房都无法跟“摔跤”相提并论。

在上周末刚上映的《异星觉醒》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阻挡《摔跤吧!爸爸》“神话”的新片。《异星觉醒》是讲述太空惊悚灾难的科幻片,从题材上就备受期待。《异星觉醒》由丹尼尔·伊斯皮诺萨执导,杰克·吉伦哈尔、丽贝卡·弗格森、瑞恩·雷诺兹主演。电影讲述的是人类首次发现外星生命,科学大发现却演变成夺命梦魇,高智商的外星生物在空间站内为生存而与人类对决,更对地球造成巨大威胁,宇航员们不得不为人类存亡而战。如今上映几天后,影片口碑两极,有观众觉得“太好看了”,也有观众吐槽“很恐怖”。票房上该影片尚未展现强势一面——它有着跟“摔跤”相似的排片比,上映3天票房收入却迟迟未能过亿。

除了《异星觉醒》,即将在周末上映的《加勒比海盗5》也有望成为《摔跤吧!爸爸》的有力竞争者。《加勒比海盗》是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系列之一,此前四部作品全球总票房超过37亿美元。此番历经六年雕琢,系列第五部将于5月26日登场。卷土重来的《加勒比海盗5》故事将会围绕杰克船长和想让所有海盗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萨拉扎船长之间的较量展开,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观众近来对好莱坞续集都不太感冒,《加勒比海盗5》能否成为“终结者”,“还真不一定”。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作品,观众用吐槽“骂”出高热度一度成为潮流。从电视作品的“雷”声一片、细节“无语”,到大银幕上观众自发贴上的“烂片”标签,吐槽的狂欢和作品的声势一起提升,曾让业内人士很无奈:好片怎么就不能得到这样的高关注?

幸好,“神话”还在,《摔跤吧!爸爸》的逆袭之路比剧情还要精彩。观众走出影院的泪光闪闪与感动,口口相传的“自来水效应”引发了看片热潮,这种感动转化成票房行动力的表现,跟作品一样动人。不少影迷表示,主角阿米尔·汗为电影近乎于自虐的健身固然动人,但是电影的内涵才是击中观众内心的重点。而这种打动和逆袭,对于影视制作来说,可谓是满满的正能量。

电影不管讲的是什么,观众买账最重要。从如今的市场反应可以看到,口碑的力量,在国产电影市场上日渐强大——单纯靠吐槽来激起观众的兴趣,只能一时,不会是常态。毕竟,观众走进影院,渴望的是欣赏和共鸣,而不是无目的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