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清胆固醇的测定 剖析胆固醇对人体的两大影响

2019-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体内胆固醇来源有两种途径,即体内合成和从食物中吸收,主要是体内合成.肝脏是体内合成.贮存和供给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在血清中分为两部分,即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

人体内胆固醇来源有两种途径,即体内合成和从食物中吸收,主要是体内合成。肝脏是体内合成、贮存和供给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在血清中分为两部分,即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ChE)和游离的胆固醇(Ch),其中与脂肪酸结合的约占总胆固醇的2/3。胆固醇是脂类化合物的一种,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和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它们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但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可造成血管内沉积而损害心、脑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肝脏是参加胆固醇合成、分解的主要调节器官,故胆固醇测定也反映肝脏类脂质代谢的功能。

首先,在我们过多关注血清胆固醇增高对人体可能的危害时,不要忽视正常胆固醇水平对人体的益处,例如: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很多重要激素和维生素合成的前提;胆固醇是大脑、肝脏等重要脏器的组成部分等等。缺少胆固醇,则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其次,胆固醇仅有约30%来自膳食,而70%则来自体内的合成。若严格限制膳食中的胆固醇,则体内合成将增加;反之,若膳食摄入的胆固醇较高,则体内合成将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二者保持动态平衡。也许,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一些长期吃素食、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的人也可能出现血胆固醇增高。

再次,由于胆固醇通常与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部分维生素、部分常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等)共存于膳食中,过分限制胆固醇,有可能同时限制了其他有益营养素的合理摄入,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酶法两大类。

1.化学法化学法一般包括:

1.抽提;2.皂化;3.毛地黄皂苷沉淀纯化;4.显色比色四个阶段。代表性的方法有Sperry-Webb法,包括1到4步骤操作过程,常规操作中多省去了2、3。或者用省去2、3步骤的Zak-Henly法及省去3步骤的Abell-Kendall法,现将此法作为标准参考方法予以利用。

2.酶法测定CE在胆固醇酯酶作用下水解成FC和FFA,FC再经胆固醇氧化酶氧化成4胆甾烯酮和H2O2,再分别定量O2的消耗或者H2O2的生成量,搜集整理或者4胆甾烯酮生成量,以作为FC的定量依据。该法是目前常规应用方法,快速准确,标本用量少,便于自动生化分析器作批量测定。

胆固醇的意义:

(1)升高: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多因素性高胆固醇血症、β-谷固醇血症、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家族性Ⅲ型高脂血症、家族性Ⅴ型高脂血症、家族性Ⅰ型高脂血症(LPL缺乏症),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肥胖症、长期服用类固醇制剂、口服避孕药、应激反应、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阻塞性黄疸、胆结石、胆总管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症、肝癌、多发性骨髓瘤、糖原累积病(Von Gier Ke)、回归型发热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病)、脂肪代谢障碍症、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过量摄取、妊娠等。

(2)降低: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家族性无β脂蛋白血症、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Tangier病(家族性高密度脂蛋白缺乏综合征)、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肝损害(肝硬化、急性肝炎、重症肝炎、原发性妊娠急性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班替(Banti)综合征、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恶病质、贫血与营养不良(饥饿,癌晚期、尿毒症、脂肪泻)等。

相关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肥胖症、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黄疸、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结节性脂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脂肪肝、血浆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