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有何不同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古典经济学家。他们都主张自由贸易,为了证明他们的观点,他们先后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著有《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而大卫.李嘉图主要蓍有《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们两个的经济学观点主要来自于此二书。
相似点: 1.从二者理论来说,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有联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建立在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斯密首次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而李嘉劳动价值理论则建立于此,并提出了“相对劳动价值”概念,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2.二者都主张自由贸易,都造成国际分工,认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能从中获得利益,使两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加。相对于封闭经济,他们是可以实现获利的。可以这样说,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启发了李嘉图,其不足又促成了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的建立。3.二者的理论建立前提相似。二者都假设是两国贸易,都承认贸易的源泉是各国的生产技术存在差别,边际报酬不变。都只承认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评价: 1.二者观点都代表了不同时代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二者都属于古典学派。 2.“相对优势”针对“绝对优势”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提出,进一步阐述了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如何在比较优势方面作出生产决策,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比较利益理论
广义上的比较利益理论主要包括: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实际上这两种学说都是运用了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做出了解释。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基本内容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 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局限性
(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
(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现代说明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利益。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
比较成本
比较成本说的产生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大卫·李嘉图(1772-1823)与斯密相隔大约三四十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 。
1815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导致粮价上涨 、地租猛增 ,严重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止《谷物法》、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
大卫·李嘉图在这场斗争中站在工业资产阶级一边,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1817年出版的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所谓比较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的比较。大卫·李嘉图以比较成本为基础,阐述了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他以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
其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根据这一原则,各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可以增加产品数量,节约劳动成本,形成互惠互利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利;即使最先进和最落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比较成本说简评
比较成本理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其科学性的一面突出表现在该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的思想。它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低的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思想参加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做了理论上的证明。
这种思想是现代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它具有普遍意义,在其他问题上也是可利用、可借鉴的。正因为如此 ,虽然历经100多年的发展,比较成本说至今仍然是世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方法论上的缺陷,即以静态的短期的观点分析问题,缺乏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它所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利益,为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服务。
绝对利益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将会使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利益概括
绝对利益理论的运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双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们的产品,如果没有自由贸易,没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获得地域分工带来的益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绝对利益理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利益定义
绝对利益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若各国都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1776年他提出了被后人成为绝对利益学说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特点和局限性
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是: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
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可以说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