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孙子 李零:读《剑桥战争史》——没人把《孙子兵法》当回事
——杀人艺术的"主导传统"和"成功秘密" 古人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孟子·公孙丑下》),但近五百年来,天下所行者却不过是"以力服人"的"霸道"。
我记得,好像是上一世纪初,有哪位欧洲哲人说过,我们还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因为近半个世纪,在"恐怖的和平"下(真正的恐怖还是来自大国),已经好久没有世界大战了,这是太大的意外。
现在,当"新帝国主义"论借全球化的西风重新崛起时,我们不应忘记,这五百年来,世界一直都是笼罩在西方军事传统的影响之下,战争仍威胁着整个人类。 一、没人把《孙子兵法》当回事 记得很多年前,在一次书刊发行会上,有位我很尊敬的著名学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好,就是好,它不但能救中国,还能救全世界。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他老人家举例说,比如西方人,他们就不懂什么叫"兵不厌诈",海湾战争就是靠《孙子兵法》才打了胜仗。
这样的说法,咱们这边有,台湾那边也有(我在台湾的书店里见过这类书),而且有人说了,这可是人家美国报纸讲的。但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不信。这就像过去大家说的拿破仑读《孙子兵法》,悔不当初(此说是30年代出自李浴日口,类似故事还有威廉二世读《孙子》),我很怀疑,它是咱们中国人捕风捉影、自欺欺人的把戏。
我相信的倒是,人家读《孙子兵法》,顶多就是看着玩。
在汉学译本中,《孙子》地位高,仅次于《老子》、《易经》,当然很重要,但人家有人家的传统,轮到动粗,他们玩的是另一套。比如,我想向读者推荐一本书:《剑桥战争史》(GeoffreyParker,CambridgeIllustratedHistoryofWarfar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
中文译本:〔美〕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战争史》,傅锦川、李军、李安琴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它就是讲西方靠什么打仗。
整个一卷书,从头到尾讲下来,不但不谈《孙子兵法》(只在第9页夸了一句,说孙子早就预言了后来由克劳塞维茨和约米尼提出的主张),就连中国都没有几句话。
我记得,许倬云先生说过,他出国之前以为,世界之大,只有中国;出国之后才知道,世界之大,没有中国。这种"没有中国"的感觉,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但在各种"剑桥史"中(除去专讲中国史的书),却比比皆是。
这是很好的教育。 最近,插图本的历史书可谓大行于世,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好几本。读这类书,大家都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我想提醒读者,这些"剑桥史",它们的共同点是很能反映西方观点,特别是英语世界的看法。
它们是很有势力的看法,但也是很有偏见的看法。虽然我并不同意,而且是坚决不同意,西方学术就是国际学术,特别是拿西方汉学当国际学术。我认为,研究中国,只能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学者的研究,加西方汉学的研究,加"亚汉学"的沟通介绍,勉强可叫"国际学术"。
但我的很多西方同行,他们还是天经地义地认为,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普遍原则,那就是西方的原则。而且,在这个所谓"普遍原则"下,对这个"原则"是必要补充,他们还有纯属个人,千姿百态,只有白马黑马没有马的自由意见,真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比如前不久,山东画报出版社寄我一本他们出版的《剑桥插图考古史》(郭小林、王晓泰译,2000年),它说,"本书在根据‘西方的经验’说明这门学科的时候,有过分的西方中心论之嫌。
我们并不想对此加以辩解,因为考古学并不是由非西方人创立的"(前言005页)。虽然,因为考古发现的遍地开花,它对世界各地都得说上几句。但它是说话人的历史,不是被说内容的历史;是考古学的历史而不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