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盘点木芙蓉叶的神奇功效
木芙蓉叶是一种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叶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直径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主脉7~11条;叶柄长5~20厘米;托叶披针形,长5~8毫米,常早落。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约5~8厘米,近端具节;小苞片8,线形,长10~16毫米,宽约2毫米,密被星状绵毛,基部合生;萼钟形,长2.5~3厘米,裂片5,卵形,渐尖头;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直径约8厘米,花瓣近圆形,直径4~5厘米,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长2.5~3厘米,无毛;花柱枝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果爿5;种子肾形,背面被长柔毛。
药用价值
医书记载
木芙蓉叶(《纲目》)
【异名】芙蓉叶、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
【采集】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性味:辛,平。
木芙蓉叶
木芙蓉叶 (17张)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选方
1、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2、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3、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4、缠身蛇丹:缠身蛇丹即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5、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
6、赤眼肿痛:芙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7、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8、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9、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
10、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