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与谭其骧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科院院士谭其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开创人之一.对历史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独到见解."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从自己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历来研究黄河史的人,都把东汉以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局面归功于王景治河.谭先生认为,黄河长期安流决定性的原因是黄河本身的变化.黄河的决溢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引起的;而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多来自中游泾.渭.北洛河水系的黄土高原.在同样的降水条件下,植被保存的好坏会使水土

中科院院士谭其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开创人之一。对历史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独到见解。“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从自己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

”历来研究黄河史的人,都把东汉以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局面归功于王景治河。谭先生认为,黄河长期安流决定性的原因是黄河本身的变化。黄河的决溢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引起的;而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多来自中游泾、渭、北洛河水系的黄土高原。

在同样的降水条件下,植被保存的好坏会使水土流失量相差悬殊。东汉以后,以畜牧为主的少数民族逐步入居黄河中游;加之长期战乱,人口锐减,农田荒芜,天然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也随之减少,黄河出现了长期安流的局面。

所以他在1962年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搞好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消弭下游水患的根本措施,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农林牧全面发展,搞好中游水土保持的具体建议。他还阅读有关史料,提出独特的见解,不迷信前人的结论,为治理黄河做出了贡献。

谭其骧教授在总结治学经验时,还强调实事求是。1957年,他指出河北平原的河流本来是分流入海的,公元3世纪曹操开凿白沟后,诸水才相互沟通,逐步形成众水归一的海河水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又深入研究了长江中游的湖泊变迁,对历史上的云梦和云梦泽、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形成与变迁过程作了全面论述,否定了这些湖泊一直在淤积变小的结论。对上海地区的海陆变迁,他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破除了一度流行的陆地平均每年推进若干米的旧说,具体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成陆范围。

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学术领域中的空白,而且对生产建设和国土整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谭其骧先生从事科学研究整整六十年,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但没有出版过一部个人专著,发表论文也不算多,他总认为“文章千古事”,不能苟且。

有一次,某出版社计划出版《历史正史地理志汇释》,请他任主编,谭先生十分乐意接受,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从总体质量上把关。

可是计划请他写一篇总序,却一直没写成。在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时,对历代正史地理,谭先生不知读了多少遍,可以说每部地理志都烂熟于心。然而他并不吃老本,而一定要重新研读这一部部历代正史地理志,结果因没能在约定的时间内读完这些志,序言宁愿写不成。谭先生治学上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