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国画代言“国家艺术形象”

2017-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连日来,在人民大会堂万人主会场的外厅,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被中国画<南粤春晓>所吸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里的新面孔,许钦松的名字连同这幅山水画被很多代表和委员们记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主任朱乐耕说,一眼便知,许钦松的作品出于岭南画派,但气象上又新意大开.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许钦松专攻巨幅山水,作品超过百幅.因为推崇五代画家荆浩的"大山大水,开图千里"的境界,许钦松摒弃了传统国画中"小桥流水"."一波三折"的笔墨情

连日来,在人民大会堂万人主会场的外厅,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被中国画《南粤春晓》所吸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里的新面孔,许钦松的名字连同这幅山水画被很多代表和委员们记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主任朱乐耕说,一眼便知,许钦松的作品出于岭南画派,但气象上又新意大开。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许钦松专攻巨幅山水,作品超过百幅。因为推崇五代画家荆浩的“大山大水,开图千里”的境界,许钦松摒弃了传统国画中“小桥流水”、“一波三折”的笔墨情趣,形成了一股笔力千钧、混然天成的大山水格局,被画界称为“许氏风格”。

昨晚,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局长刘水生在收藏仪式上说,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的最高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最高的艺术殿堂。收入人民大会堂的画作被称为“艺术的国家形象”。《南粤春晓》登上大雅之堂,让南粤山水代言“国家的艺术形象”,许钦松积累了深刻的创作体会。昨天,他跟记者讲述了自己对传统水墨的创新。

创作过程———

5米大画没有接缝

去年7月,许钦松接到创作邀请,为人民大会堂万人主会场外厅创作一幅巨画。由于外厅是代表委员们的必经之地,许钦松倍感压力,酝酿了足足半年之久,才于今年春节期间提笔作画。为了表现岭南特色,许钦松选定了春日里广东南岭的奇峻风貌入画。

晨曦初露,白光万丈夺势而出;云雾缭绕中,南岭群山格外挺拔奇峭;春雨初霁,近处几株木棉花绽放,分外妖娆。《南粤春晓》中洋溢着勃勃生机,隐含着独特的潜台词: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在南粤的春天;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是在南粤的春天;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也是在南粤的春天……

《南粤春晓》高2.5米,宽5米,堪称高头大卷,而它的创作过程又格外艰辛。为了整张画能气韵连贯,许钦松特意订做了一张10米宽3米高的大纸,没有任何接缝。他将大纸挂满整面墙,作画时或登梯上凳,或顿地俯首,甚为辛苦。他开玩笑说,好在年轻时是美院的长跑健将,所以才能持续六七个小时作画。

在山水大画创作中,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佳作不少见,但表现南方特有地形地貌、山水树木的大幅佳作凤毛麟角。许钦松坦言,多年以来,他笔下的巨幅创作多为北方的大山大水,《南粤春晓》堪称一次创新。

创作感念———

革新传统山水笔墨

许钦松告诉记者,《南粤春晓》中完成了他对传统山水画的一系列创新。“古人的传统山水用的是‘散点透视’法,而我在处理画面时首先以西洋的‘焦点透视’为基础。”许钦松告诉记者,由于“焦点透视”在画大画、长卷时特别有限制,于是他很少对前景作近距离经营,而是大多以俯视的角度,将观照的对象尽可能往后推,以此达到将广袤的大地山川尽收笔底的画面效果,形成人对大自然的“隔岸”式观照。

“总的来说,我主要用全景式构图俯视所有艺术元素,并用布阵的办法来体现山体的群像,造成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让人直接感受到群山峻岭的大气磅礴。”许钦松说。

对于传统山水画,宋代郭熙曾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许钦松认为,郭熙所言透射的是一种人对自然的占有欲,因此传统山水画在明清后逐渐沦为文人士大夫案头把玩的东西,属于“小众艺术”。而现代文明之下,山水画的“小众艺术”已经难以被时代所接受。因此,许钦松推崇唐五代画家荆浩所讲的“大山大水,开图千里”。

“中国历代山水画都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的内心度量山水。我对此提出革新,提倡山水间一种地老天荒的恒久,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我的创作不再是‘小桥流水’式的个体沉吟,而是强调原生态冲动,提升大自然本题的精神力量。”许钦松说。他认为,巨幅创作不仅要求画家有娴熟的笔墨技巧,更要有丘壑心胸,否则画作的尺寸再大也还是会让人觉得是“小画”。

许钦松还推崇石涛所讲的“笔墨当随时代”。“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艺术。我认为,时代的精神应在美术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一个有作为的画家应该大气,应该抓住时代精神进行创作,让作品像史书一样记录一个时代,这样画作才能长久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