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夫妇的教女艺术
有一次,《支部生活》杂志的记者去采访这个“五好”家庭,希望刊登一家三口的合影。孙庆元硬是把照片抢走不让登。她执意提请父母,任何报刊采访报道父母的事迹时,都不要涉及她。她不希望自己的名字总和父母的名字牵扯在一起。王文娟和孙道临尊重孩子的意愿,答应了女儿并一直信守承诺。
而王文娟女士也是在和笔者达成“君子协定”,即“在笔者今后所作的报告和所写的文章里,唱主角的一定是父母”,后才开始“畅所欲言”。对于当时正念大学二年级的女儿的成长情况,孙道临夫妇一直是满意的。“孩子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未来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尚难预料。对子女不能宠,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严格要求,让她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要循循善诱。”孙庆元曾拍过一张照片,身穿戏装。王文娟看着这张照片,虽也想过让孩子唱越剧,“女承母业”,但“女儿不感兴趣,也就不去强求了,让她顺其自然吧。”
女儿孙庆元的那种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也许正是父母长期以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和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家庭的民主氛围密切相关。女儿的名字由来与早期的锻炼和培养
子女不是父母私有的,不是父母的宠玩之物,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事业的希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孙道临始终把对女儿的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忠实履行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不管工作多忙,只要在家,老孙肯定会安排一定的时间用在女儿身上。
女儿是1964年10月16日出生的。这一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为了让孩子永远记住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也为了激励她为国家跻身世界先进之林而发愤拼搏,两位艺术家经过反复商量,给独生女取了个充满刚毅气魄的名字——庆元。
庆元小时候体质很虚弱,患有气管炎。孙道临夫妇没有利用自己优越的条件,把这株弱苗移入温室,悉心浇养。相反,孙道临每天一大早就带女儿出门长跑,刮风下雨,甚至漫天飞雪也不曾间断过。一开始,庆元贪睡恋床,老孙就算拖也要将她拖起来,要求继续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女儿慢慢形成了晨练的习惯,体质逐渐增强,意志也更加坚定。除此之外,老孙还每天教女儿弹钢琴,悉心指导她欣赏音乐。
从小开始,女儿的房间由她自己打扫,衣服自己洗,爱吃的饭菜自己烧。夫妇二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摆脱依赖性。增强独立性。
引导女儿正当的社交活动
在十年动乱、是非颠倒、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的那段噩梦般的日子里,孙道临是严禁女儿晚上外出的。但每当孩子结交了有理想、有道德、好学上进、作风纯正的朋友时,他们夫妇则支持孩子去巩固和发展这种友谊,扩大人际交往,避免独生子女身上比较容易产生的孤僻性格,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孙道临夫妇还教女儿学会做小主人,招待小客人,支持她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耍。当孩子和小伙伴们外出活动需要帮助时,他们也尽量当好后援团。
孙道临夫妇给女儿买过许多书,有不少科技读物,其中包括全套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也曾希望孩子将来考理工科大学,但女儿的兴趣却恰恰相反,更青睐文科,基础也不错。最后,夫妻俩还是支持了孩子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学期,从理科班转入文科班,报考了外语类。
在学生生涯中,女儿庆元常常利用假期独自到各地走走。无锡、杭州、北京……只要有条件,他们就支持孩子到外面去闯荡闯荡。希望她在放飞中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接触社会,了解世界,让她学会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王文娟女士一再强调,她与孙道临对孩子向来坚持“言必信”,如果觉得做不到,宁可事先不答应;既然许了诺,就一定要兑现。这是他们为人父母的原则,或许也是“教女艺术”中最为精辟的一章。
孙道临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但他与王文娟女士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对方法的讲究,仍值得许多父母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