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胡迁上吊自杀 胡迁个人资料代表作《大裂》创作历程

2018-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13日,作家河小西在微博爆料称,"青年作家.导演胡迁(又名胡波)上吊自杀."对此有媒体及时向First相关人士求证,获知消息属实,但具体情况有待警方的司法鉴定结果,目前胡波的父母已经赶到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和FIRST组委会都已前往处理相关事务.First策展人李子为在朋友圈悼念胡迁:"身边的男人痛哭失声,而我必须代替你更用力地活着."First影展相关人员高先生也在回应中称:"还在了解情况,他的新片已经在筹备中,经济问题也暂时解决掉了,我也实在想不明

10月13日,作家河小西在微博爆料称,“青年作家、导演胡迁(又名胡波)上吊自杀。”对此有媒体及时向First相关人士求证,获知消息属实,但具体情况有待警方的司法鉴定结果,目前胡波的父母已经赶到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和FIRST组委会都已前往处理相关事务。First策展人李子为在朋友圈悼念胡迁:“身边的男人痛哭失声,而我必须代替你更用力地活着。”First影展相关人员高先生也在回应中称:“还在了解情况,他的新片已经在筹备中,经济问题也暂时解决掉了,我也实在想不明白。所以先不臆测,为这位认识或还不认识的朋友送个平安问候吧。”

胡迁:2008年,我考学第二次落榜,去了家乡的一所专科学校,在里面待了四个月,课程很水,宿舍也不装网络,每天我就去网吧通宵看电影,基耶的《十诫》是两个通宵看完的,每天看五个,再一天看《红白蓝》,那阵子是一直看电影,因为郊区确实如小说所写,一片荒芜。网吧是学校经营的,晚上9点开始通宵,下午起床后我去隔壁打打牌,有时在自己宿舍里打打牌。然后是2014年,我直到毕业都不能不受限制地拍电影,想着考了这么多年学图什么呢,就重操旧业开始写小说,最开始是《大裂》。

新报:你想用这样的文字表现什么?

胡迁:因为我念过这两个大学,一个属于全国垫底的学校,一个算是好学校,而这个所谓垫底的学校,我查过资料,中国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这种大学,电影学院状况要好很多。但我觉得这个时代的青年,痛苦的地方都差不多,也就是说环境、家庭、周围是什么人,都改变不了他们本质上的无所适从,当然有些活得太轻松的人另当别论。我写《大裂》,也许是为了让自己记住那段日子,混乱不堪,但有其野蛮的生命力。

这个小说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想真实地描述出中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大学生过的日子和面临的状况。如果硬要说,真实可能是特别的地方。

新报:有人说你的作品会让人感到颓废、丧气、绝望的负面情绪很多,你对此怎么看?

胡迁:谁说的呢?那你去问问他,每天醒来,临睡前,或者上班时去饮水机接水的时候,只要他有一瞬间反思过自己,就知道每天都在美化自身的生活。朋友圈发点东西、在自己身上贴标签,或者手机里攒了几百张照片等着什么时候给人看。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而真正可贵的事物,是在世界的夹缝中,而不是悲观在世界的夹缝中。认识到这一点,也许会对整个生命的秩序有由衷的感动。

新报: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都给人很真实的感觉,有哪些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或者你真的经历过?

胡迁:每个故事会有一个源发点是真实的,故事发展的情感逻辑是真实的,所有的细节是真实的。你可以把它们看作真实的故事,我觉得会发生,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比我写的更有力量。你得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扯开点什么,才能看到一丝自认为的美好之物,但之后,只要你懈怠了,灰暗会重新堆积。《大裂》里面写的不是青春,是中国大部分大学生,或者叫专科生。人们总是讨论白领群体、底层、既得利益者、创业者等等人群,这些标签下的人在若干年前还是青年时,人们又都统一美化成青春,这是一个错误的定义。赖在宿舍每天打游戏,无所适从,不明所以地谈恋爱,这个中国庞大的青年群体,不叫青春,这里面有很复杂的东西,复杂得跟加缪的《局外人》一样。

新报:哪些作家对你写作的影响最大,文学在你心中是什么?

胡迁:没读过非常多的书,喜欢麦卡锡、劳伦斯·布洛克、理查德·福特,他们很美国,美国文学很好。文学对于我是个很安全的出口。本版撰文新报记者回振岩

责任编辑: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