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评《妖猫传》:展开一幅中国文人画风长卷
《妖猫传》剧照。
在陈凯歌看来,李白和杨玉环是最能代表唐代的人物:前者展现了唐代的高度开明自由,后者传递出了唐代的美。在距离新片《妖猫传》上映还有两天时,陈凯歌在新浪举行的新浪潮论坛上感慨:“我做完了我的大唐梦。”片中,黄轩饰演的诗人白乐天(即历史上的白居易)和染谷将太饰演的僧人空海跟随一只神秘的妖猫,重新回到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盛唐,领略李白和杨玉环的魅力。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论坛现场,陈凯歌各种唐诗佳句信手拈来,附带讲解和赏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呢。作为最富文人气质的中国大导,陈凯歌一直有“唐朝情结”。他开玩笑地说,自己现在开口闭口都是“大唐大唐”,“好像这大唐是我们家的”。《妖猫传》改编自日本魔幻小说《沙门空海》,原著是以日本人的视角看大唐。陈凯歌觉得,既然是中文电影,就必须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因此他把小说中非常次要的角色白居易提升为第一主角。
白居易这一人物,以往影视作品中极少涉及。在饰演白居易之前,黄轩对其印象就是一个模糊的历史人物,“一个留着胡子的老头儿”。为走进角色,他采用的方法是寻找自己和白居易的共性。“我读他的诗,发现在他一生写的2000多首诗里,有800多首都跟喝酒有关,正好我也爱喝酒。第二,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性情中人,比如冬天晒太阳,就写《赋冬日》,看了莲花就为花写首诗,这种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感觉我也有。”他把自己和白居易相似之处列出来,不足的东西再靠想象和陈凯歌启发,添添抹抹,“一点点逼出来”这个人物。
陈凯歌回忆,在襄阳拍摄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大雪,他便临时加了一场雪中伫立戏,让剧组现弄了一件绢做的衣服,黄轩只披着这件薄薄的衣服,站在大雪中。监视器后的陈凯歌发现,雪渐渐落满黄轩的头发,他的眉目眼神慢慢发生微妙的变化。“这让我想起‘天人合一’这个词。我赶紧说,别停!让他再冻会儿。”片中,这个镜头只有五六秒,但黄轩在雪中站了30多分钟。
影片刚开始,白居易和空海还是两个不太得志的年轻人:前者写《长恨歌》三年没写出来,被人批评“诗是假的”,“一文不值”;后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求秘法,被拒于青龙寺门外。直到经过了妖猫这段奇幻之旅,两个人才得到事业上的升华。某种程度上说,《妖猫传》也是一部励志电影,两个年轻人在寻求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耗费六年时间建唐城,是陈凯歌拍摄该片时最为人称道的新闻。对此,他坦言,作为一个电影人,他常常思考:“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什么不应该被遗忘?用什么东西去替代爆米花大片?用什么证明中国电影在进步?”在他看来,与绚烂多姿的唐文化相连接,可能有新的途径可以开辟出来。“花六年时间建一座城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还得绿树成荫,不能是干瘪的。但不去建这么一座唐城,怎么让黄轩演?全是绿幕?!”他说,演员作为电影的表达者,如果有一座实景城,有巍峨的城楼、绚烂的色彩,演员得有多高兴。电影拍摄完成,他也完成了一趟奇幻之旅,“做完了我的大唐梦”。他透露,片中绿幕戏份只占3%,其他全部都是实景。
为此,该片还放弃了拍摄3D版。“制片方一开始非常希望做成3D的,因为票价高。但我和摄影师曹郁坚决认为,如果做成3D,那就对不起我们建了六年的唐城,对不起特效和演员表演。我希望《妖猫传》是一幅具有中国文人画风的长卷,或疾或徐地展开,让大家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梦。这个看法最后得到了制片方的支持,所以我们一咬牙一瞪眼,不做3D了。希望大唐的风姿能够让大家完全感受到,而不是戴着眼镜坐着看。”陈凯歌说。
作为大唐的骄傲与象征,电影不仅展现了杨玉环的“辉煌”,也刻画了她后期令人唏嘘的命运。陈凯歌说:“一切和合之物皆无常,杨玉环的命运对电影很重要,我们能看到中国女性是怎么表现她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