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松年陈美美 陈美美对《美国大萧条》的笔记
第2页 繁荣"中充斥了浪费而错误的投资。正是在这个时期里,人们犯下了许多错误,而这应归咎于银行信贷扩张扰乱了自由市场。当消费者重新确立了符合他们要求的消费-投资比例时,"危机"到来了。事实上,在"萧条"时期,经济对在繁荣时期的浪费和失误作出调整,并重新确立起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有效服务体系。
这种调整包括清算导致浪费的投资。有些浪费性的投资被全部弃置(就像西部的鬼城,它建于1816-1818年的繁荣期,而在1819年的经济恐慌时期被弃用),有些被移为它用。
经济学原理不会顾惜过去犯下的错误,但是现存的资本可以在它的运作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总之,对于那些可以自愿表述其想法的消费者来说,自由市场以最大的功效满足他们的要求,这里也包括公众对在现在消费和在将来消费之间进行取舍后的消费要求。
通货膨胀下的繁荣降低了这种功效,并扭曲了生产结构,它不能再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服务。危机意味着通货膨胀造成的扭曲濒临结束,在萧条中,经济重新为消费者确立起了有效的服务体系。
简言之,这一点非常重要,萧条是一个"恢复"的过程,萧条的结束宣告一切重归正常,经济恢复了最好的功效。因之,萧条远不是充满邪恶的灾难,在繁荣带来了扭曲之后,萧条使经济恢复正常,这是必要而有益的。
所以,繁荣需要"衰退"。持续的银行信贷扩张总能使借款人逃脱消费者对他们的惩罚。这里,我们已经看到危机和萧条究竟是什么了,它们是由高效率的经济体中的消费者发动的一场恢复性的运动,它们终结了繁荣带来的扭曲。
显然,信贷扩张的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那么繁荣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当银行信贷扩张停止,繁荣也随之停止。很明显,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错误投资带来的浪费也越多,那么必要的萧条调整过程也会越长,而萧条的程度也会越剧烈。
这样,在商业周期中的各个时期,银行信贷扩张都产生了影响:通货膨胀时期,其特征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大和不当投资的增多;当信贷扩张停止,同时当人们发现了明显的不当投资,危机也就到来了;萧条的恢复时期,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过程,经济回复到一个最有效率的运作方式上,并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9]那么,什么才是萧条-恢复的本质特征呢?正如我们曾经所说,浪费的项目要么必须被弃置,要么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
低效的机构因为人为的经济繁荣而得益,它们必须被清算,或者缩小它们的债务,或者将借款交还给债权人。生产资料的价格必然下跌,特别是那些高级的生产领域,这里包括资本商品、土地和工资率。
如果经济繁荣的标志是利率的下跌,也就是各个生产领域之间的价格差异("自然利率"或者变动的利润率)以及贷款利率的下跌,那么萧条-恢复则包含了利率差异的上升。特别是,这个时期意味着高级生产领域的商品价格相对于消费品价格的下跌。
不仅是特定的机器价格一定会下跌,资本总体的价格都会下跌,比如股票市场的缩水和房地产价值的下跌。实际上,这些价值的缩水程度远甚于这些资产的获利,这彻底地反映出利息收益率的普遍上涨。
由于生产要素会从高级的生产领域向低级的生产领域转移,萧条中"令人不快"的失业也不可避免,但比起生产领域中其他大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它的程度不一定是最大的。实际上,由于大量的破产,重大失误被揭露出来,失业问题会加剧,但是它只是暂时的。
调整的速度越快,解决失业问题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人们将工资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阻止其下跌,那么失业将超越"令人不快"的程度而更加严重地一直持续下去。
自由市场中的工资率可以满足对劳动的需求,也能将劳动全部售出,如果工资率超过自由市场的水平,劳动者将长时期地失业。实际工资率和自由市场工资率的差异程度越大,那么失业问题也越严重。 以上是萧条最核心的特征。
此外它的次要特征也有待揭示。在萧条时期,并不必然会发生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开始于通货膨胀结束之时,货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然而,通货紧缩就这样开始了。起初,通过银行信贷扩张,通货膨胀发生了;现在,借款人的金融困难和破产使得银行开始退缩并收缩信贷。
[10]在金本位制度下,另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信贷收缩,那就是由于黄金流向国外,银行要结束通货膨胀。由于惧怕黄金的外流所带来的威胁,银行被迫收缩未偿还的信贷。
进一步讲,一系列的商业破产使得人们对银行进行质疑;而银行由于自身正濒临破产,无力应付这些问题。[11]因此,由于实际发生的银行挤兑,以及因银行担心挤兑的发生而收缩其信贷资产,货币供给也将收缩。 2011-12-16 22:08:17 回应
第3页 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次要特征就是对现金的需求开始增加。这种"争夺流动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1)因为萧条和通货紧缩,人们期望价格下跌,这样他们就可以持有更多的现金而花更少的钱购买商品,因此他们一直等待价格下跌;(2)由于银行和商业债权人的催缴,借款人希望偿还他们的债务,于是他们变卖自己的其他资产以换取现金;(3)一系列的商业损失和破产使得商人对投资非常谨慎,这种状况将持续到清算过程结束。
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加上对货币需求的增加,物价普遍下跌是大多数萧条的必然特征。
然而,物价下跌是由萧条的次要特征,而非固有特征造成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对这种作为次要特征的通货紧缩和物价下跌忧心忡忡,这些人中甚至包括那些认为萧条的调整过程应在不受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下去的经济学家,他们确信通货紧缩和物价下跌在无形中会加重萧条的严重程度。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些过程不仅不会使萧条更严重,反而会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
对"囤积"的普遍敌视是毫无道理的。首先,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囤积";通常人们对此是这样理解的:A确定B只需要一定的现金,但B所持有的现金余额多于这些现金。所以这里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来确定究竟现金余额增加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囤积"。
第二,我们已经看到,货币需求的增长是人们的需要和判断行为的结果;在萧条时期,由于人们对商业清算感到恐慌,同时又期待物价的下跌,这会促使这种增长。那么到什么程度这种判断可以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呢?物价下跌可以使这种对现金的需求得到满足;因为较低的价格意味着同样的现金余额将拥有更大的效用,对于商品和服务也将产生更大的"真实"需求。
简言之,人们期望增加真实的现金余额,这个要求现在通过物价下跌被满足了。
进一步而言,一旦清偿和调整的过程结束,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再度下降。因为清偿的结束将驱散人们预期中对破产的不确定性,同时借款人对现金的争夺也因之结束。让价格迅速地无阻碍地下跌,物价(使之适应已经变化了的货币关系),特别是高级生产领域商品价格的下跌(对繁荣时期不当投资的调整)都将使调整的过程加快结束,同时使人们不再担心进一步的衰退。
所以,各种调整,无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其调整完成得越快,货币需求的再次下跌也将越快。
这自然也就是普通经济学所谓的"恢复正常"。无论是增加了的"囤积"还是物价的下跌,都不可能阻止主要的萧条-调整过程。主要的调整,其重要特征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下跌幅度比消费品价格的下跌幅度更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比低级生产领域商品价格下跌的幅度,较高级生产领域商品的价格下跌幅度更大);如果说所有的价格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下跌,那这不会阻碍主要的调整过程。
还要指出的是,外行和许多专业经济学家都有这样一种观念,他们认为价格下跌会使商业衰退。这并不必然正确。对于商业而言,重要的不是价格的变动,而是销售价格和成本之间的价格差异("自然利率")中。比方说,如果工资率下跌的幅度大于产品的价格,那么这就会刺激商业活动和就业。
在许多经济学家的眼里,货币供给量的紧缩(通过信贷收缩)和囤积一样糟糕。即使是米塞斯理论的追随者也对通货紧缩抱怨万分,并认为通缩不会产生什么有益的结果。
[12]但是,通货紧缩中的信贷收缩大幅度加快了调整的过程和商业恢复的步伐,这些都没有被认识到。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调整包括了重新恢复符合人们需要的消费-储蓄模式。而如果时间偏好本身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储蓄增加而消费相对减少,那么调整的过程也就大致完成了。
简言之,更多的消费并不能对萧条起到什么有益的作用,而相反,这时候需要的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投资的增加)。由于会计错觉的存在,价格的下跌促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
而企业核算是以原始成本记录资产的价值的。众所周知,物价的增长扭曲了会计记录:看起来巨大的"利润"其实只刚够用来重置目前价格较高的资产。因而,在通货膨胀时期,商业"利润"被过分夸大了,消费量也显得很大,而如果排除会计错觉的影响,其实消费并没有这样大幅增加,如果没有关于这一参考变量的有关知识,也许资本等可能被消费掉。
在通货紧缩时期,会计错觉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些表面上的损失和资本折旧对于商业机构来说也许恰恰意味着利润,因为资本的重置成本将缩小。
过分夸大损失,反而会限制消费,而催生储蓄;当一个人将对商业进行一项附加投资时,他只会考虑他在重置资本。 但是,可能有人会对此产生异议,如果说信贷紧缩可以弥补繁荣时期犯下的失误,那这种弥补就不会过度吗?信贷紧缩就不会对经济产生矫枉过正的影响吗?过度弥补的情况确实存在,信贷紧缩发生的时候,它会引起利率上升并超过市场所应有的水平,同时投资也跌至市场应有水平之下。
但是由于紧缩不会引起实质上的不当投资,它也不会带来任何令人痛苦的萧条和调整的时期。如果商人误认为可得来用于投资的资本很少,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那么随后也不会产生浪费性的投资,更不会有持续性的损失。
[13]进一步讲,信贷紧缩也很自然地会受到更严厉地限制--其影响不会超过前面所说的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14]而信贷扩张就不会面对那么多限制了。 2011-12-16 22:26:29 回应
第3页 实际上,政府可能采取多种方法阻碍市场调整,如果将之一一罗列,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方法好像是政府"反萧条"的有力武器。这些阻止调整过程的方法如下:(1) 阻止和拖延清偿行为。向濒临破产的商业结构提供信贷,并要求银行进一步向这些结构提供贷款等等。
(2) 进一步通货膨胀。进一步的通货膨胀阻止了必要的价格下跌,这样耽搁了调整同时延长了萧条的进程。进一步的信贷扩张产生了更多的不当投资,在萧条末期这些投资仍然需要被清算。
市场利率必要的上涨也受到政府"低利率政策"的抑制。 (3) 保持较高的工资率。在萧条时期,人为地保持工资率会引起长期的大规模失业。进一步讲,在萧条时期,价格普遍下跌,保持相同的货币工资率等于抬高了实际工资率。
(4) 阻止物价下跌。使价格高于市场应有的水平,会造成商品滞销,并带来更大的剩余,这就阻止了经济向繁荣的回归。 (5) 刺激消费并劝阻储蓄。我们已经知道更多的储蓄加上更少的消费可以加快恢复的进程;而更多的消费和更少的储蓄将使已储蓄资本的短缺进一步加剧。
通过"食物券计划"?? 食物券由美国政府发行,给予贫困的家庭,使之可以免费或者折价购买食物。和发放救济金,政府可以刺激消费。
它还可以通过高税收抑制储蓄和投资,特别是对于富人、公司和不动产而言。事实上,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抑制储蓄和投资,同时刺激消费,因为所有的政府支出全都是消费。[15]一些私营资金可能会被用于储蓄和投资,而所有的政府资金则全做消费之用。
经济中政府规模的任何相对扩大,都会引起社会结构中消费-投资模式开始偏向消费,同时萧条的进程也被延长。(6) 救助失业。任何救助失业的行为(通过失业"保险"、救济金等形式)都将无限期地耽搁失业问题的解决,同时阻碍工人向可提供就业机会的行业转移。
这些措施拖延了恢复的进程,加重了萧条。然而,这正是政府政策中最著名的措施,我们也将看到,1929-1933年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正是采用了这些政策,而许多历史学家却认为那时的美国政府奉行的是"自由放任"主义。
因为通货紧缩可以加速恢复的进程,政府应该鼓励,而不是干预信贷收缩。在一个金本位的国家里,比如1929年的美国,阻止通货紧缩会引起更为不幸的后果。
通货紧缩增加了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比例。同时在公众和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中,银行的信誉得以维持。因担心金本位崩溃,银行挤兑会加快,这是政府希望避免的情况。即使是在银行挤兑中,通货紧缩还有其他的意义,这往往被人忽视。
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一样,都不能逃避偿还债务的责任。银行挤兑是对银行的惩罚,对此进行干预将使银行成为一个拥有特权的群体,它们无须偿付债务,这也会导致后来的通货膨胀、信贷扩张和萧条。
同时正如我们所主张的那样,如果银行自身存在破产的可能,银行挤兑只是揭示了这种可能。对经济来说,银行挤兑坚决地肃清了部分储备的银行系统,并有利于银行系统的革新。这样的肃清过程使公众清楚地认识到部分储备的银行业存在着危险,并使公众在将来免受其害,这是任何学术理论都做不到的。[16] 2011-12-16 22:32:18 回应
第5页 所以,在萧条时期,健康的政府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对调整过程进行干预。那么政府能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有助于萧条的进程吗?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政府应规定工资率下调以刺激就业,比如全面削减10%的工资。但是自由市场的调整会对任何全面的政策起到反向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工资都需要削减;各种价格和工资需要进行调整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只能由自由和不受干预的市场决定。[17]政府干预只会进一步扭曲市场。 政府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它应该大幅降低它对经济的影响力,削减其开支和税收,特别是税收,它干扰了储蓄和投资。
降低政府的税收开支水平会自动使社会结构中的储蓄-投资-消费比例偏向储蓄和投资,这样就使经济重归繁荣的时间大幅缩短了。
[18]税收使储蓄和投资承受重负,减轻税收会降低社会的时间偏好。[19]进一步而言,萧条时期经济紧张。削减税收,或者在管理上减少对自由市场的干预,都会刺激健康的经济行为;增加税收,或者加大这种干预将进一步使经济陷入萧条。
总之,萧条时期正确的政府政策就是严守自由放任的信条,包括大幅削减预算,并积极鼓励信贷收缩。多年以来,这样的计划都被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是"无知的","保守的",或者是"粗鄙的"。
但是正相反,对于那些希望尽快彻底地结束萧条的人来说,这是经济科学能给以他们的最明确的忠告。[20] 当信贷扩张停止,萧条就开始了,也许有人会反对这一点。为什么政府不无限期地将信贷扩张继续下去呢?首先,通货膨胀下的繁荣持续得越长,必要的调整过程也将会更令人痛苦,更加严重。
其次,经济繁荣不会无限期地持续,因为最后公众会对政府永久性的通货膨胀政策产生警觉,当美元开始贬值,他们会用货币大量购买商品。
这就造成了"失控"或者过度通货膨胀,历史上的事例屡见不鲜,特别是现代世界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21]无论如何,过度通货膨胀比任何的萧条都更糟:它摧毁了通货--经济的命脉;它使中产阶级和所有"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们"破产;它引起了浩劫。
此外,它最终导致了失业,降低了生活水平,因为当赚来的钱以小时计地贬值,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抢购商品。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劫难,信贷扩张有一天必须停止,这就会产生萧条。 2011-12-16 22:45:12 回应
第5页 阻止萧条 显然,人们情愿阻止萧条的进行,也不愿意承受萧条。如果在萧条时期,政府的正确政策就是自由放任,那么从萧条开始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显然,因为信贷扩张必然导致随后的萧条,所以政府采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从一开始就阻止任何可以导致通货膨胀的信贷扩张。
这不是一条非常难懂的训诫,因为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自身成为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因为政府天生是一个引起通货膨胀的机构,于是它必然几乎总是逐步地诱发、助长和引导通过通货膨胀而使经济繁荣。
政府天生存在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它需要控制货币系统。拥有印制货币(包括"印制"银行存款)的权力就打开了国家收入之源。通货膨胀是一种税收的形式,因为政府可以凭空制造新的货币,并用它来购买个人手中的资源,而个人是被禁止进行类似的"伪造",否则他们会受到严惩。
对于政府官员和他们身边的获利群体,通货膨胀是税收的一种令人满意的代替品。普通的公众对于这种微妙的代替品很容易忽视,同时政府也尽量使公众忽视这一点。
政府将物价上涨归咎于普通公众或者那些他们不喜欢的人,比如商人、投机者和外国人,而实际上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只有采纳健康的经济学主张才能使公众发现责任究竟在谁身上:在政府自己身上,但这种主张很少被接纳。
确实,如果私营银行发行的针对本币(无论是黄金还是政府纸币)的要求权超过了它们可兑换的现金数量,这样也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银行的存款等于现金栈单,银行承诺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凭栈单从银行的金库中提出他们的现金。
"部分储备的银行业"发行了不可能被兑换的栈单。但是米塞斯指出,私营银行自身不可能大量增加货币供给量。[22]每家银行都可能发现,它们发行的那些不能被兑付的,或说"虚假"的栈单(不能兑换现金)很快转手到了其他银行的客户手中,而那些银行会要求这家银行兑换现金。
所以银行的客户越少,其发行的虚假栈单范围也就越窄。所有的银行可以聚集在一起达成共识,以同样的比例扩大货币供给量,但是这种共识几乎不能达成。
其次,在多大程度上,公众使用银行存款或者纸币兑换本币,这也对银行产生限制;再次,银行也受到其客户对其信心的限制,他们可能因某一时间发生的银行挤兑而遭受重创。
部分储备的银行业应被视为欺骗并加以禁止,然而政府却并没有这样做,它反而走上了相反的道路,逐步消除了自由市场的禁忌并支持银行信贷扩张,同时它将自己置于通货膨胀领导者的位置。
政府以各种方法提升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并鼓励公众使用纸币和银行存款以代替黄金(特别是非法的黄金),它将各个银行置于同一管辖之下,这样它们可以一起扩大货币供给量。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中央银行机制诞生了,美国在1913年设立了联邦储备系统以承担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将黄金集中到一起,并存放在政府的金库中,这样就夯实了信贷扩张的国家基础:[23]银行一律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代替自己储备黄金。通过中央银行的设立,每家私营银行都不再需要制定自己的黄金准备策略;所有的银行被维系到一起,接受中央银行的管理。
此外,中央银行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宣称它是"最后可以求助的借款人",这样就大幅提高了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任度。
每个人都默默相信政府不会同意其机构--中央银行--倒闭。中央银行,即使是金本位国家中的中央银行,一点都不需要考虑其公民对黄金需求的变化。只有当黄金流向国外(这些国家自然不是中央银行的顾客),才会引起忧虑。
只有当人们可以得到额外的资本商品供给时,额外的投资才具有可能性。……萧条本身不会引起消费的减少,反而会引起消费的增加,它不能得到更多的资本商品以进行新的投资。信贷扩张下的繁荣,其本质不是过度投资,而是在错误的行业进行投资,也就是不当投资……其规模,已不能使可得到的资本商品的数量满足它的需要。
他们?? 这里米塞斯原文指企业家。 ? ? 在《人的行为》原文中此处为material,米塞斯在阐明生产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将企业家的行为类比成在建造楼房,material在这个类比中指建筑材料。
的计划没有考虑到资本商品供应的不足……信贷扩张的结束将使这些错误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因为生产补充性生产要素的工厂缺乏,有些工厂不能开工;有些工厂生产出的产品销售不掉,因为消费者更希望购买其他商品,这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却生产不足。
观察者只注意了那些显见的不当投资,却忽视了它们之所以成为不当投资只是因为其他工厂的缺乏,这些工厂在生产补充性生产要素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些工厂在生产公众所急需的消费品时也不可或缺……一直以来,整个企业家阶层都像是主宰万物的设计师……[他们]过分估计了可得到[建筑材料]??的供给数量……把地基打得太大……只是在随后他们才发现缺乏设备以完成整个建筑。
显然我们这些主宰万物的设计师并没有过度投资,而是进行了不适当的[投资]。[33]一些批评者坚持认为只要繁荣能持续的时间足够长,这些生产进程将最终完成。
但是这样理解问题过于片面。问题在于,信贷扩张只将可得到的资本引向高级的生产领域,而很少将之导向低级的生产领域。一个不被干预的市场能确保一个互补的生产结构和谐地发展;银行信贷扩张阻碍了市场发挥其作用,同时生产的进程原本可以带来平衡的生产结构,现在也因之被破坏。[34]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扭曲和不当投资的程度也越深。 2011-12-16 23:02:40 回应
第6页 银行的利润来自于信贷扩张,只要它们可以,它们就会尽可能扩大信贷,直到它们被阻止。[38]政府自身也是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当受到国内和国外黄金枯竭的合力影响,银行才会被迫停止信贷扩张,而在萧条时期,黄金枯竭、对破产的恐惧会迫使银行收缩信贷。
当暴风雨过去,恢复到来,银行和政府又会肆意扩大信贷,并将之进行下去。所以商业周期就会不断重现。市场可以反映出人们自主的时间偏好模式,而信贷扩张则扭曲了这种市场反映;而黄金流入则体现了自主的时间偏好模式。
如果不考虑由黄金变动引起的收入分配的持续变化,在黄金的增加对价格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完全体现出来以前,时间偏好值会暂时下跌。(另一方面,时间偏好值也可能暂时上升。)这种下跌会引起储蓄资金的增加,而一旦新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完全显现出来,储蓄资金的增加也会停止。这就是米塞斯所阐发的问题。 2011-12-16 23:14:54 1人喜欢 回应
第6页 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人们预计到了储蓄一开始会增加,随后又会下降。也可能存在其他的情况,自由市场上的时间偏好会突然发生变化,先下跌,后上升。后一种变动无疑会导致"危机"和对不当投资暂时性的调整,但是这更应该被叫做不规则的波动,而不是商业周期的规律性过程。
此外,企业家通过训练可以对变动进行估计并避免失误。他们可以处理不规则的波动,当然他们也能够应付由黄金流入而产生的影响,这是可以被大致估计出来的。
对信贷扩张造成的局面,他们是不能预测的,因为信贷扩张篡改了他们借以作出准确判断的信息,扭曲了利率,对资本的计算也不能进行了。当黄金流入经济体中,这种篡改就不会发生,企业家正常的预测能力也可以完全施展。
所以我们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能为自由市场的任何过程都贴上"商业周期"的标签。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资源的改变等等都会引起不规则的波动,有时也会造成累计损失。而规律性的、系统性的扭曲才是"商业周期"的特有现象,它会在一连串的商业失误和萧条中结束,而它只能是对自由市场的银行体系进行干预造成的 2011-12-16 23:15:51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