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育的智慧 从李镇西的教育智慧和爱心中吸取力量
从李镇西的教育智慧和爱心中吸取力量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又是一年雪飘时,又是一年团聚日,在冬意浓浓的老家,在各家各户忙团圆的日子里,我满怀一年的收获与惬意捧起一本书,随意翻看其中的美丽,我想,它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呢?《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在这本书里以汩汩流淌的文笔款款诉说了他26年来当班主任的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小故事,不是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情,也不是什么英雄伟迹,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如常的小事情从点点滴滴中传达给了我们李镇西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所秉持的伟大智慧与爱心,而这些值得我们这些做老师的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味,去学习。
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面对这份工作的与常人迥异的一种态度。他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我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
”这段话让我品味良久。如何把教师日常工作中琐碎而烦恼的种种任务变成“每天期待的悬念”呢?我好生诧异。回想自己初当教师时对教育的种种憧憬,总幻想着当自己走上讲台时,自己手中那根粉笔会变成孩子们眼中的魔法棒,把枯燥的知识转变成有趣的智慧树,把单调的课堂转变为与知识游戏的游乐场,把死板、冰冷、无趣的校园转变成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美丽神奇的伊甸园。
然而这些种种的幻想只能停留在一个师范生刚离开大学校园时的不切实际的头脑中,繁琐、劳累、高压的工作现实很快将这些幻想打破,我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每天只祈求能够在工作时间内把每日的工作完成、不出差错,至于能否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能否让曾经的自己满意,慢慢地也就顾不上了。
“工作完成”已成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老师的基本的甚至唯一目标,像李老师说的那样“期待每一天的悬念”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期待的只有每天的工作量少一点,再少一点,我想,我已经进入了一名普通教师的教学“不良循环”中了吧。
然而,我环顾自己四周,似乎,每一位教师都是这样,很少有人能摆脱这个“循环”。我思考,李老师的智慧魔力在哪儿呢?
李老师的心态我很崇拜也很羡慕,这是一种信心,一种面对教育的种种难题不畏惧、有办法的信心。而这,有难度,很有难度。其实,从教以来,尤其是当班主任以来,并不是我所遇到的所有情况都是难以解决、费心劳神的,也有很多问题我处理得很好,能收到我预想的效果。
比如说对某一个学生的劝诫我收到了预想的效果,他能从调皮不懂事的状态回归到积极正面、懂事听话的好学生;比如说,考试前班级的浮躁情绪泛起的时候,我能从多方面采取办法把这种浮躁转变成应考的动力,并最终取得好成绩……成功的例子也很多,然而我却依然平静不下来,烦躁的情绪总是多于带班成功时的成就感。
我以为这就是一个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常态,我以为这就是一个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然而,现在看了李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记录,我才发现,原来班主任还可以做到如此从容镇静、优雅美丽,并富有幸福感,这就是“最好的班主任”。这是让我非常震撼的。
再次思考李老师为什么面对班主任工作能如此兴致勃勃、乐在其中。他的又一句话撼动了我,并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他说:“我所做的一切和境界、精神无关,是和兴趣有关。居里夫人几天几夜废寝忘食地提炼镭,人们赞美居里夫人富有牺牲精神,有着顽强的毅力,却不知道,这恰恰是居里夫人最幸福的时刻。
”“和境界、精神无关,和兴趣有关”,这段话让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勤恳认真、纯真无比的教育者李镇西的形象。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而李镇西却被称为一名教育家;为什么我只有工作繁琐的辛苦,而李老师却拥有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为什么我排斥新一天的工作的到来,而李老师却“期待每一天的悬念的到来”……有一首诗这样说:“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这首诗说的真好,揭示了生活的真谛所在,更启迪了我教师工作的意义所在。
一中的校训常常提醒我们:教育是爱的文化、善的文化。然而当我们埋身在琐碎的工作中时,谁还真正记得我们初登讲台时所信仰的这份“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辉”所在。那就是爱,对学生的爱,对人类下一代的沉甸甸的爱,教育好了我们手中的学生,我们才算是完成了社会交给我们的这份不可涂抹的答卷。
突然,想到了这里,这份责任的重大和光辉掩盖了所有日常工作的琐碎和烦劳,做多做少都是那样值得,还有什么可抱怨呢?我理解了李镇西老师的所有幸福感和成就,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一个富有爱心和智慧的人民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