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萍简历 熊应堂简历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人生经历
熊应堂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1年出生贫农家庭。6岁时父亲去世,哥哥夭折,家无寸土,他和一个妹妹跟着母亲讨饭度日,7岁给人帮长工,受尽折磨。9岁母亲被族人卖掉,他和8岁的妹妹走投无路,只得把妹妹送人做童养媳,他自己去当长工。
15岁熊应堂学理发手艺。1928年,他家附近一个村庄设了红军招兵处,他挑着理发挑子去报名,再叁要求才被收下。开始,为战友理发,次年参加大山寨战斗,他勇敢地缴到一支枪,从此甩掉理发挑子,成为士兵。933年熊应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曾任红1军1师3团1营3连战士,红四方面军四军11师师部手枪营班长,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特务队分队长,军委通讯队副排长、排长、指导员,川陕根据地通江县军事指挥长,川陕阆苍广叁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川陕省军事指挥部独立团1营营长、团长,红四方面军四军10师29团团长。
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开创川陕苏区的历次战役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熊应堂到新四军,历任营长、团长、旅参谋长。
经历了"皖南事变",率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浴血奋战,突出重围。1943年日军扫荡,熊应堂率7师独立团与敌激战,掩护师机关转移后,向敌后突围,途中遇300多日军,对战中,日军增至千人,熊应堂以敌进我进的战法,分兵两路,团政治处主任阙中一率一个营沿巢湖边突围,熊应堂率一个营北渡巢湖,坚持斗争。
解放战争,熊应堂历任副旅长、旅长、师长、25军参谋长、副军长。建国后,熊应堂长期担任25军长。1951年赴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1955年,熊应堂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196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
军管会由驻浙江部队负责人组成,龙潜为主任,阮贤榜、曹思明、南萍、陈励耘为副主任。省军管会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疏通运输渠道,在动乱的环境下起到了控制局面的作用。但是省军管会在支左问题上意见相左,步调各异。
南萍、陈励耘指责龙潜和省军区搞"二月逆流",致使一些群众组织到省军管会驻地大院静坐示威。7月25日,温州市发生"火烧五马街"事件。事件发生后,省军管会调集两个主力团进驻温州。8月13日,驻温部队和另一部队攻打华盖山,围歼"温联总",在行动中双方都误认对方是温州军分区部队和"温联总",互相开枪射击,打死7名战士。
当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浙江省军管会和浙江省军区,南萍被任命为浙江省军管会主任,陈励耘为副主任,龙潜和阮贤榜不再担任军管会领导职务。同时,熊应堂代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并兼20军军长,南萍代浙江省军区政委。张秀龙被免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0月,龙潜被免去浙江省军区政委。
1968年3月,南萍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熊应堂任副主任。
1969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南京军区许世友、杜平、钱钧、省革委会南萍、陈励耘、熊应堂、省军区阮贤榜、李国厚、罗晴涛及陈德先参加了会议,会后阮、李、罗留在北京作检查,南萍、陈励耘控制了浙江局势。熊应堂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同时兼20军军长。熊应堂还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1971年9月,毛泽东南巡到杭州,两次接见浙江省主要负责人,熊应堂两次均参加,但谈话很少涉及熊应堂。毛泽东主要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事,批评陈励耘多些。毛泽东说:你们和南京的关系,我说了两年,还没有解决。
我这边也讲,那边也讲。给你们讲的都可以公开讲,少数人可以讲,多数人也可以讲。你们同许世友同志不要针锋相对。对他也说不服,对你们也说不服,这主要由我负责。南萍表示听许世友的指示。林彪事件后,许世友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给熊应堂打电话,要他控制陈励耘。特别向他交待:你要保证陈励耘不出事。否则,找你算账。
1972年3月21日至4月26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周恩来指出,南萍、熊应堂不向下传达"9.13"事件的通知,同陈励耘的思想在很长时间里有联系,会议认为南萍上了贼船,犯了严重错误,被免去职务,熊应堂同时也被免去职务。
在对待南萍和熊应堂的问题上,许世友认为两个人虽然都上了贼船,犯了严重的方向路线错误,但程度不同。南萍是自觉自愿上的贼船,正像他在检讨中说的:"我在丑恶的资产阶级‘向上爬’、‘保官图名’的思想支配下,自觉地踏上他们早已铺好的跳板,一步步走上这条贼船,成了他们的‘借用力量’。
"熊应堂则是被陈励耘等人拉上贼船的。
许世友代表组织找熊应堂说:"表面看你得罪人多,坏事是他们干得多。他们是导演,你是演员。你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就是成功了,也不会要你这个大老粗。错了就改,好好检讨,彻底交代,我们还可以给你讲话。"熊应堂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6年2月10日,熊应堂因病在上海逝世。
熊应堂 - 评价
1988年,解放军实行第二次军衔制,由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发授予100多位老将军以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熊应堂的大名赫然在列。这也等于在政治上肯定了熊过去的战功,为他作了一定程度的平反。
《人民日报》在播发他去世的消息中,并没有提及他在文革中的错误,而是说他"政治坚定,作战英勇顽强,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老红军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