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体学到五峰 张体学三到将军山
将军山屹立在湖北蕲春与安徽太湖县之间,海拔1100米,终年云雾缭绕,鸟语花香。山顶西面有个由三块巨石叠成的石洞,貌似百合花,人称百合花洞。洞中能避雨,能容近10人歇息。洞侧不远有山泉,终年有水,能供行人饮用。此地由于山高路陡,很少有人攀登过,更少有人在此歇息,石洞和山泉因此荒废着。
1946年7月,新四军独二旅旅长吴诚忠和政委张体学率部从中原突围来到这里,决定改原拟“继续东进苏皖”为“在鄂皖边打游击”的战略,报请中央核示,7月19日获中央复电:“巧电悉。你们各部在玉珠畈会合,甚慰!
你们决定在太岳边境休息整理,精减部队,布置鄂皖边境地区的游击战争,均很正确。望紧紧依靠群众,必要时,将部队以团、以营、以连分散,你们以打民团及打一营、一连之顽军为标准,巧妙地对待敌人。注意部队纪律,到处帮助人民,在鄂皖边建立根据地。
”7月下旬,独二旅即按中央指示,将所辖四、五、六3个团分编为6个小团,开展多股游击活动。张体学率一部指战员由桐山转战到河南边境,复折回蕲北,相当长时间隐藏在将军山,百合花洞便成了独二旅的指挥所,在将军山周围打响了一系列战斗。
将军村现年90岁的老人杨远源回忆往事说:“警卫员住在我家草棚里,监视敌人,首长住在洞里,我常给首长送饭吃。国民党来搜山,每次都扑个空。”将军山北侧的牛头冲有两条沟,一条埋着电台,一条住着伤员,有个叫王张小李的伤员被敌人杀害后,当地群众把这两条沟改名为连旅沟和王张小李沟,将住有旅部主力的癞痢寨改名为旅临山,一直到今天。
张体学这是第三次到将军山,是他对将军山地形及周围群众的了解作出的决策。
第一次是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张体学跟随原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转战到蕲春将军山,这年2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向东挺进,张体学任留守处警卫排教导员。翌年12月,鄂豫边区党委成立,组建鄂豫挺进纵队,鄂东的五、六大队整编为第一团队,张体学任副团长。不久改为独立团,张体学任政委,率团驻扎在将军山、桐山一带。
第二次是1940年8月,张体学率部攻打盘踞在三角山的国民党自卫队,歼敌300余人,随后来到将军山,留下30余名干部战士,奉命组建蕲太英浠边工委。这一次张体学在将军山住的时间长,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离开。据将军山老人杨远源回忆,张体学那时任团长,张团长临走时拉着乡亲们的手说“我还会回来的”。1946年就回来了。
张体学三次到将军山,把这里看成是革命的大本营,表现出他对将军山地形的极看好,对将军山一带的人民很看重,追根溯源是有来头的。将军山的地形不屑说,海拔1100米,周围崇山峻岭,再就是两省三县交界处,敌人地方部队的结合部,有敌情就推诿,说不是自己的防区。
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民觉悟高,将军山周围有一批革命先驱者,大革命时期就点燃了革命火种。如詹大悲在辛亥革命前就追随孙中山,1924年支持孙总理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中共早期秘密党员。
还有共产党员詹大权于1926年在田家桥乡詹山村建起鄂皖边第一个党支部,比黄麻起义还要早。1936年红军时代红二十八军高敬亭政委在这里潜伏了一批革命力量,如鲁教瑞、詹绪辉在鄂皖边战斗十几年,鼓舞着当地人民心向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钟子恕为首的蕲太英浠边县委和武装力量威震敌胆,军民联合办事处的工作深入人心,所以张体学在他革命最困难时都会想到将军山,来到将军山。
张体学第三次到将军山的环境是极为险恶的。活动在这里的原四、五、六团被打散,国民党派来最有战斗力的广西军长期驻剿。资料载:1946年9月6日,独二旅六团政委黄世德率一营一连由太湖至将军山,与四团政委萧德明和旅供给部长马友才所率之部会合。
7日晚,他们由青草坪到乌沙畈,计划翻四流山到英山,作稍事休息。8日凌晨,由贫农查信平当向导攀上鸡鸣寨,9时许,他们开会商量下一步行动,忽报大股敌人追来,黄世德嘱战友隐蔽,自己拿望远镜观察,被敌流弹击中牺牲了。
随后萧德明、马友才率30余人突围出来,四团政治处主任汪洪一率部来接应,转战红麻山区始脱险。钟子恕回忆录载:“张体学第三次来到蕲太英浠边,只带干部战士30余人,住在田家桥中路沟上段,派人把我和黄明清找去,交待的第一个任务是埋电台,第二个任务是留下十几名行动不便的伤病员,第三个任务是让我带便衣队护送他翻大王山到黄梅……谈话时张体学落下了情感深重的泪水。”
将军山作为革命老区载入了史册。毛泽东在《三个月总结》中写道:“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的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建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文中所指的鄂东游击战也就是指张体学率部到蕲北,将军山则是这个游击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