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安全文化管理细节 建设文化软实力 东营赫邦争创安全管理标杆企业
员工进入生产厂区,必须先进行静电消除
“已实现安全生产运行126天,员工连续无损工及以上伤害事故126天,距下一个安全里程碑还有73天……”在东营赫邦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门口,赫然竖立着一块醒目的电子显示屏,这是公司的安全里程碑,上面详细记录着公司各部门连续安全生产的天数。
作为一家危化企业,“安全”二字已牢牢注入每个员工的心里。“进入公司,第一课就是安全学习,学习完成后还要进行三级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在赫邦,要想成功入职,安全考试是第一道关。
安全标语,在公司随处可见
走进厂区,浓浓的安全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各种关于安全生产的标语随处可见,道路一侧的橱窗里,张贴着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细心的人会发现,厂区的每条道路上,都如同城市道路一般,划上了交通标志标线,“这是人行道,这是机动车道,员工们进出厂区,都会按照规定走人行通道。
”“上车必须要寄安全带,上楼要扶楼梯,所有东西都必须按规定摆放……”东营市赫邦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门经理印玉堂告诉记者,这只是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中一个很小的方面。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细致再细致。
据印经理介绍,东营赫邦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海科集团旗下的子公司。2015年5月1日,海科集团投资3000万元引入杜邦安全改善项目咨询,对现有安全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融合杜邦安全管理理念,打造具备海科特色的安全文化底蕴。
通过全员参与广泛征集、凝练形成了“安全第一,强化意识;预防为主,做好本质安全;全员参与,落实属地管理;综合治理,提升安全文化”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了“生命无价、责任至上”的安全核心理念。“杜邦安全管理提出‘上班比在家安全’的理念,同样,在我们这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控室里,生产数据实时监测
随后,印玉堂带领记者来到公司的中控室,几名身着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紧盯着桌上的电脑屏幕,“这是我们的中枢系统,所有的生产数据、指标等都实时呈现。”印经理指着其中一台设备告诉记者,这是自动报警装置,只要公司的任何一个角落出现火情,报警装置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在这里吸引记者的不是眼前的设备,而是大厅里的一块公示牌,“公司要求所有的中层干部每天早上都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月底进行评比。”据印玉堂介绍,隐患排查从早上8点半一直进行到9点半。
公司印制了安全奖励即时卡,用于激励员工自查隐患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除了领导要带头进行隐患排查外,公司还鼓励员工自查隐患,为了提高员工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公司印制了《隐患排查》手册,让员工随身携带,随手翻看。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公司设置了即时安全奖励卡,用来奖励员工。
“根据安全等级,设置面值为10元、20元、30元的奖励卡,员工们获得奖励卡后,可兑换同等价格的生活物品。如果是发现重大隐患,奖励金额可达2000至3000元。”赫邦公司安全总监隋希之介绍,集团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奖励员工查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获得了5次奖励卡,钱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公司员工张兰洲告诉记者,他更看重的是奖励卡蕴涵的深层含义。
每次交接班时,值班人员都会认真将值班时的情况汇报给接班人员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赫邦公司,无论是中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员工,提到安全都非常谨慎。“权力大,责任也大。”作为公司的专职安全员,李启帅如此感慨。他告诉记者,公司在设备的检修维护上实行预防式维修,一旦有设备达到工作年限,即便是还能正常运转,也是要停机或者按时淘汰的。“这样可能在段时间内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但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生产,从长远看,是有益的。”
“我们成立了杜邦安全推进办,来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推进。”印玉堂介绍,同时,为拓宽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渠道,公司打造网络沟通平台,建立微信公共号,创立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等网络平台,打通员工与中高层之间的多个互动交流渠道。
“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推进中的各项任务、通知等,同时也搜集员工对推进工作的反馈信息。”杜邦安全推进办推进员高钊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已收到23条意见和建议,并全部转至公司高层,并进行了回复。
“集团确立了成为中国一流的安全管理标杆企业、成为石化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领跑者的安全发展战略,同时,明确了两年内成为山东省安全管理标杆企业,五年内成为中国安全管理标杆企业的安全目标。”对于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海科集团负责人刘洪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