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曝2019全球10大健康威胁

2018-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长年负责沟通各国防疫资讯,也提供各国一个共同讨论各种医疗政策与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长年负责沟通各国防疫资讯,也提供各国一个共同讨论各种医疗政策与合作的平台。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月(2019年1月)公布了今年最应关注的10个全球健康威胁,并呼吁各国医疗卫生伙伴共同关注,并一同对抗这10项全球性的威胁。

虽然在外交打压下,目前仍不是WHO的会员国,甚至在2019的世界卫生大会WHA能不能获邀参加都还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医疗先进国家,同时也是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我都应该关注这些议题。在经贸、交通往来越来越密切的地球村中,环境问题或是疾病疫情都可能影响到在的我,没有人可以真的置身事外。

接下来,我会把这10大健康威胁分成篇与世界篇两个系列。让大家用在地的观点,以及世界更宏观的视角,一起了解这些每个人都该知道的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被WHO认为是健康威胁,而且已经发生在的问题。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迁

之前台中市长就任时发放的谷关空气瓶,还有网红们推荐的行动式空气清净机都在社群中引爆话题,虽然这些东西对空气污然没有什么实际效益,但会爆红,也显示大家真的非常在意空气污染会引发的健康问题。

空气污染中,近年来被讨论地火热,也最难以处理的大概就是PM2.5了。PM2.5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呼吸系统,也因为这些悬浮微粒非常小,可以随着血液影响到全身,可能促使身体产生发炎反应,以及提高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空气污染的受害者当然不只,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说从中国随着大陆冷气团带出到周边国家的空污粒子,或者是印尼的霾害…等,都让人头疼。WHO估计,全世界大概有9成的人呼吸的是被污染的空气,而且全世界每年有大约700万人的死因是跟空气污染有关,其中更有大约90%的死者是中、低收入的国家的国民,例如南亚、东南亚、非洲、地中海东部,以及欧洲和美洲的中低收入国家[1]。

这些国家空污的来源,最大宗的是室外空气污染,而且大多都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例如火力发电废气、工业废气、汽机车废气、农业废气等。而燃烧化石燃料除了造成空气污染之外,也会使气候变迁继续恶化。WHO预估气候变迁的影响到了2030到2050年间,每年会有额外的25万人,因为营养不良、疟疾或热衰竭而死亡[2]。

空污问题除了室外空气污染,室内的部分也占了不小的比例。例如家里使用品质不佳的厨具或燃料煮饭,以及没有使用抽油烟机,产生的油烟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又或者家庭常有的拜拜点香、点蜡烛,也都会产生许多的悬浮微粒,对身体健康有负面的影响。

空污对于健康到底有哪些影响?该如何自我防护?欢迎参考我之前的图文:关于PM2.5 你必知的3大面向,进一步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非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指的大多是一些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有不少人会直接称它们为:文明病,因为这些疾病大多是因为现代人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是长期环境的不良因素导致的。

这些慢性病的五大危险因子包括:吸烟、缺乏运动、不当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与空气污染。卫福部公布的2017年国人十大死因,就有8项是跟这些危险因子有关的慢性疾病[3],可见得这些危险因子的影响力有多大。以全世界的角度来看,WHO统计发现全球约70%的死亡(也就是大约4100万人)是因为慢性病造成的,其中更有1500万人属于过早死亡(死于30~69岁),难怪WHO会把非传染性疾病视为一个大威胁。

不过,非传染性疾病影响最多的,并不是像这样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反而非传染性疾病致死最常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国家。根据WHO的统计结果发现,1500万过早死亡有超过85%是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国家,因此持续跟各国政府合作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改变习惯,就是WHO很重要的目标了。

吸烟、不当饮酒、不健康饮食和空污的影响,大概都很常听到,比较特别的是,WHO在文章中特别指出,2019年要开始大力推动减少运动不足的计画,2018年WHO的统计指出全世界大约有25% 的人运动不足[4],目标是要在 2030 年以前让比例降至10%,但卫福部国民健康署201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以WHO的建议运动量标准来看(每周运动未达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竟然有高达76%的人运动量不足[5],远高于世界平均值,我真的该好好花点时间去运动了呀!

想了解如何可以吃得更健康,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2018 最新的每日饮食指南,或是可以看看不同饮食方法,例如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对象。之后我也会再持续分享一些正确运动的观念给大家喔!

不愿施打疫苗

这个冬天出现了几起流感疫苗瑕疵的事件,让社会大众对于施打流感疫苗的意愿偏低,不过这些事件其实都是在医护人员谨慎检查下被发现,而且立刻通报。这反倒证明了的医护人员和整个通报系统是谨慎、完整的,在要打到有问题的疫苗,机率应该是很低的。

一般来说,大家不愿施打疫苗的原因主要有3类:

1.过度自信不会得病

2.不容易取得疫苗

3.对疫苗安全性信心不足

以流感疫苗来讲,比较大的问题是第3个因素。面对这些可以透过打疫苗,减低被传染的机率或症状的疾病,不施打疫苗,其实是让自己和家人暴露在较高的流感风险之下。

举个实际的统计结果可能比较有感,卫福部疾管署2015到2016的统计资料指出,当年流感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中,超过9成的患者没有接种当年度疫苗[6],所以对医疗专家来说,不愿意透过打疫苗来预防可以被预防的传染性疾病,其实是防疫工作上极为头痛的问题。

世界各国其实都有这样的状况,不少国家的人有疫苗却不愿意打。近年来国际间有反疫苗运动的兴起,虽然相关的当事人因为造假已经被吊销医师执照,但相关的错误观念仍然不持续宣传,也导致一些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疾病重新开始大流行。举例来说,麻疹重新开始流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近几年全球麻疹病例增加了三成,甚至一些本来麻疹已经几乎绝迹的国家,疫情又再度卷土重来[2]。

所以建议大家出国旅游的时候,还是要记得了解一下其他国家有可能正在流行的传染病,可以到卫福部疾病管制署查询国际重要疫情资讯,看看预计要去的地区是否有任何疫情警示。如果有需要施打疫苗,或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出国有疑问的话,建议到各县市有旅游医学门诊的医院谘询。

登革热

每年夏天都会出现不少登革热的疫情,大家的印象常常会以为只有南部地区,比较容易有登革热的疫情出现,但是2018整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登革热疫情有往北部延伸的趋势。2018年本土登革热病例最多的是台中市113人,新北市44人,比高雄12人还要多[7]。以近几年极端气候常常出现的情况,各地夏天更容易出现暴雨,积水不容易消退的情形,所以不只是南部的朋友要注意登革热,住在北部地区的朋友也应该要开始注意登革热的相关资讯了。

但WHO为什么会特别注意登革热呢?因为全世界大约40%的人口是生活在有登革热风险的地区,每年有大约3亿9千万人感染登革热,而严重登革热症状的患者死亡率甚至达到20%,真的是不容小觑!人会觉得没这么严重,其实是因为我的医疗水准与资源其实在世界名列前茅,所以相关严重死伤的人数不多,但不代表相关疫情不值得重视喔。

最近几年的气候变化,使得一些热带地区的雨季变长,让登革热的病媒蚊──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更容易生长。例如:印度和孟加拉两国的雨季,最近几年越来越长,使得南亚地区登革热的风险越来越高,2018年孟加拉登革热致死人数已经达到近20年来最高,甚至疫情已经散播到不以往不曾有登革热的尼泊尔去了。

想了解登革热的防治资讯,可以到卫福部疾病管制署的网站,详细了解登革热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抗药性问题

抗生素在二十世纪初期被发现,到二战期间开始广泛使用以后,大幅降低人类受到细菌感染致死的比例,可以说是防疫史上划世代的发现。但抗生素却在最近几十年间渐渐失效。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的状况,加速筛选出了某些能够抵抗抗生素的病原体,久而久之这些对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病原体,在族群中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就会导致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发挥不了作用的情形。

WHO指出,肺炎、肺结核、淋病双球菌、沙门氏菌…等,这些原本可以透过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很可能会因为细菌抗药性的问题,变得难以治疗。抗药性甚至会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不能轻忽。

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许多全民健保常用的抗生素,例如盘尼西林、红霉菌和健他霉素,这几种抗生素的抗药性特别严重[8]。一部分的原因是,民众常常会把抗生素当作消炎药来使用,但其实很多时候民众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没什么效果,太常使用反而会导致其他细菌产生抗药性[8]。

所以请提醒身边的朋友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也不要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抗生素是药品,请把诊断与治疗的专业,交由合格的医师来判断吧!如果滥用的情况太严重,将来能用的抗生素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是产生超级细菌,到时候医师要治疗感染性疾病可就越来越困难了。

HIV病毒与爱滋病

20世纪黑死病是很多人听到爱滋病脑中第一个浮现印象,很多人也常常搞不太清楚HIV感染和爱滋病的差异。事实上,我一般常说的爱滋病患,精确地说应该是HIV感染者,而被HIV病毒感染,并不会马上出现症状,爱滋病则是HIV病毒的症状开始出现后,产生的疾病名称。

以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有一些方式可以用来对抗HIV病毒,比方说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在感染之后,降低爱滋病发病的机率。目前的医疗技术,也可以在暴露于高风险行为之前,用暴露前预防性投药(PrEP)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这些相关医疗技术,在都有。

为什么WHO认为HIV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每年全世界仍然有将近100万人因为爱滋病而死亡,从HIV首次发现开始,全球已经累计超过7000万人HIV带原者,以及大约3500万人因此而死亡。

WHO几年前开始推行的2020年90-90-90计画,就是希望可以在2020年达到90%感染者知道自己病况、90%知道病况者服用药物、90%服用药物者的病毒量成功抑制,透过阶梯式的防治,能够有效降低HIV病毒感染与爱滋病的发病。而的在这个部分的状况,根据卫福部疾管署的估计,2018分别达成84%、88%及94%,距离最终目标已经很接近了[9]。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如果以全球公卫的角度来说,说是之光也不夸张。在此我也要向所有的公卫及防疫人员致上敬意!

但好还要更好,如果我想继续提高这个比例,我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对于感染者的负面眼光。某些关于HIV带原者的污名,使得容易被贴上是HIV高危险族群的朋友们,心理上仍有不少负担,因此降低了他们去接受HIV的筛检或是治疗的意愿,这会是整个社会需要一起努力的目标。

WHO提出的2019年10大健康威胁,我今天总共聊了6个,下一篇我将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剩下的4个全球健康威胁,一起来看看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到底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