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周莉 2015年度感动宿迁十大人物之周莉
宿迁网讯 (记者 王晨)慈母之心,严父之情,她为无依无靠的孤残儿童建起了温暖的家。二十个春夏秋冬,七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她让孤残儿童拥有被爱的权利。
她就是宿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莉,也是孩子们口中的“周妈妈”。20年间,她带领20多名护理人员,将本该专属自己孩子的宠爱奉献给了83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她用人世间最纯朴的情感和真挚的爱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送给那一颗颗原本受伤而幼稚的心灵,为他们支撑起一个姓“宿”的温暖的家。
部队退伍女青年当“妈”一当20年
夜已深,福利院的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周莉走了出来,顺着福利院围墙绕一大圈,没发现异常情况,又轻轻把门关上。
这样的巡视,每晚12点都会准时进行,20年来从未间断。“过年前两天,在墙角就拾到了一个被丢弃的孩子。”周莉指着身后的福利院说,这里的孩子大多先天残疾,常在夜里被父母偷偷遗弃,福利院就成了他们的家。
这个“家”,眼下有83个娃,共用一个姓———宿迁的“宿”。“福利院以前都是随便取个小名,为了帮孩子们上户口、办低保,起名时就想到了这个姓。我们还专门在《百家姓》里找,果然有这个姓。”周莉表示,根据孩子年龄,福利院设有四个康复训练室,分别命名为欢欢室、乐乐室、宝宝室和贝贝室,寄予“欢乐宝贝”的祝福。
走进一楼活动室,一群孩子快乐地围上来,留神细看,孩子们的笑容,竟都有些不自然。“他们中90%患有脑瘫、唇腭裂和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护理员王桂华忙作解释。她指着墙角一位坐着轮椅用脚趾玩PAD的孩子说,他已经21岁了,但因先天脑瘫,只能坐在轮椅上。
1995年,20多岁的周莉从部队退伍来到福利院。孩子们见到她,只会含糊不清地喊“妈妈”,这曾让她又羞又愁。羞的是,还未结婚就当了“妈”;愁的是,最简单一个坐起的动作,都要帮着孩子反复练习上千遍才能成功。孩子们经常大小便失禁,周莉随脏随洗,每天都有十几次。
在周莉心中始终有个追求:让躺着的孩子能坐起来,坐着的孩子能站起来,站着的孩子能走起来,走着的孩子能跑起来。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很艰难。周莉带着30多名员工,为让这些重度病残的孩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欢乐地成长,默默坚持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让孩子回归社会是她最大的梦想
福利院里不少身患残疾的孩子相貌甚至有点“吓人”,但院里墙壁上的写真照片都显得特别漂亮可爱。周莉解释,去年她当选宿迁市“宿城好人”,颁奖晚会现场有位观众是当地一家著名影楼的老板。第二天,这个老板就带着一帮摄影师“闯”进福利院,“咔嚓咔嚓”地拍了几个小时。
没过几天,几十套漂亮的儿童写真就送了过来。“我们带孩子们到市里去吃肯德基,店里一看是福利院儿童,主动给打了七折!”周莉说,福利院给孩子们创造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家庭”,他们的健康成长还需要社会“大家庭”更多人的关爱。
能让福利院的孩子康复回归社会是周莉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屡屡带给她幸福。2013年11月8日,院里办了件大喜事———两名在福利院长大的女孩出嫁了!25岁的宿小英一出生就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前,检查发现她患有Ⅲ度唇腭裂。
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不但治愈了疾病,上小学、中学,还考入了宿迁高等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2012年,宿小英大专毕业后进入宿迁市区一家公司实习,其间经人介绍,与在船厂做电焊工的一位小伙子相识相恋。福利院作为监护人,为她和另一名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举办了集体婚礼。福利院张灯结彩,宿小英紧紧抱着周莉,一声“妈”,喊得全场人潸然泪下。
在周莉眼中,福利院只是孤儿们的“娘家”,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们能走出去,走入家庭,融入社会。2005年起,经民政部门批准,福利院与加拿大创建家庭儿童收养组织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开通涉外收养,给孩子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成长通道。福利院一楼有面照片墙,贴有孩子们和外国爸妈一起旅游、运动的留影。
“这个孩子叫宿小亮,患有唇腭裂,走的时候才5岁,3年后由父亲带到福利院回访,已经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这个孩子叫宿子昂,是个脑瘫儿,两岁时还不会坐,一年多时间里学会了走路,2013年被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领养……”每一张照片,周莉都能说上一个细节故事。截至目前,福利院已经有59个儿童被11个国家的爱心父母收养。他们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写信给“周妈妈”,每一封信,周莉都视作珍宝,一一回复。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长大后,很多都主动来帮周妈妈。宿小英、宿马玉是福利院考出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竟然都选择回到福利院工作。“没有周妈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要成为周妈妈一样的人,在福利院工作一辈子。”宿小英说。
颁奖辞:这里有群姓“宿”的娃,这里有个周妈妈!天之大,因为有了她,没妈的孩子有了家。天之大,因为有了她,这个缺翼天使聚集的院落,到处都荡漾着母爱的芬芳。二十年春秋,她用女性的纤细和军人的坚定,诠释了福利院不变的格言———“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